“困扰一年多的头痛终于消失了,现在感觉浑身轻松!”8月20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31岁的商丘患者苗先生康复出院时难掩欣喜。
让他饱受折磨的偏头痛,根源竟是心脏上一个未闭合的“小洞”——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型),韩宇主任等专家通过可降解封堵器技术,不仅成功闭合了“小洞”,还避免了金属异物在体内永久留存的顾虑。
一年前,苗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症状加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他先在郑州某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头痛原因始终未能明确。
为求进一步诊治,苗先生转诊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韩宇主任团队为其完善了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型)。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关联,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韩宇主任介绍,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的生理性通道,多数人出生后会自然闭合,若未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长期偏头痛患者与卵圆孔未闭存在密切关联,但并非所有卵圆孔未闭都会引发头痛,需通过严谨的临床研究明确二者关系。
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副院长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韩宇主任等专家,牵头开展了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对比金属封堵器与可降解封堵器在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中的疗效。
该研究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免费治疗,旨在科学验证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偏头痛的改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循证依据。苗先生正是这项研究的获益者之一。
手术在超声精准引导下顺利完成,无需开刀,也不用X射线。韩宇主任等专家仅通过血管介入即可将可降解封堵器送至心脏缺损部位。术后超声显示,卵圆孔封堵效果良好,苗先生的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恢复顺利,很快达到出院标准。
“可降解封堵器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心血管微创治疗‘精准、安全、微创、无残留’的发展方向。” 韩宇主任表示,对于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患者,这种技术不仅能解决心脏结构异常,还能减少远期并发症风险,让患者在康复后无需担忧体内异物带来的潜在影响。
此次苗先生的成功治疗,既是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实践成果,也彰显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推广,将有更多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受益于精准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摆脱病痛困扰。
与传统镍钛合金金属封堵器不同,此次为苗先生使用的完全可降解封堵器具有显著优势:术后两年内可逐渐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不存留任何异物。韩宇主任介绍,封堵器植入后半年左右,心脏内膜会自然生长并包裹封堵器,使卵圆孔永久闭合,此时封堵器的 “使命” 已完成。随着降解吸收,未来若患者需要进行左心二尖瓣等心脏手术,穿刺房间隔时可完全避免金属封堵器的阻挡,大幅降低手术风险。(邢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