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如同一束光,精准地照亮了医者之路的核心:医学,从来不仅是冰冷技术的堆砌,更是温暖医德的修行。
以仁心温暖病患
清晨的露气还未散去,门诊室的灯已经悄然打开,诊室门的一次次开合,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忐忑。面对焦急的患者,他们总是先递上一句温暖的问候;面对哭闹的孩子,蹲下身轻声安抚;面对老人的絮叨,耐心倾听不厌其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化作春风化雨的服务态度,让冰冷的诊室有了温度。
以匠心守护健康
无影灯下精准的刀尖起舞,病房里的专家会诊商量方案,门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数十年如一日打磨医术积累经验,在专业期刊上钻研最新疗法,在手术台上挑战高难度,只为换来患者那一个个真心的笑容。“我也想休息啊,但是患者在等着我呢”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无奈”;他们用专业的态度、精湛技术为患者赢得那扭转未来的希望。
以初心践行使命
深夜值班室的灯光,节假日坚守的身影;当别人阖家团圆时,他们仍在病房查房;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他们总是冲锋在前。这份坚守,源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更源于守护人民健康的赤诚初心。
暖心故事让人感动
患者的认可是对医师们最大的褒奖
记得那是一个雨天,诊室里迎来一位6岁的小男孩小伟。小伟的爸妈跟我们说,其实小伟1岁的时候就发现发育落后于同龄人,而且走路的姿势也很怪,双脚踮起来,像是在“跳芭蕾舞”。小伟爸妈也尝试过强制纠正孩子走路,但是都没有作用。后来带到医院去看,才知道原来孩子患上了“脑瘫”。
“我生他的时候都是足月顺产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有这个疾病。”小伟妈妈跟我们说道。不幸的消息压在这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心头,即便如此,小伟爸妈也不想放弃,遵循医嘱开始做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很苦,小伟每次到康复时间都非常抗拒,小伟父母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也没办法,只能安慰自己也安慰孩子是先苦后甜,现在只要足够努力,以后总会见到希望的。
就这样断断续续康复了5年,效果一直不理想,就在小伟父母都快要放弃的时候,无意中从一位脑瘫儿母亲处了解到了深圳华侨医院有治疗新方法,马上带着孩子从安徽赶来深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微创神经外科科主任肖宏教授接诊后,详细评估了小伟的情况,通过检查评估发现,6岁的小伟行走时出现尖足,双腿交叉,足尖内旋,容易摔跤,只有在矫正鞋辅助下才可独走;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踝阵挛阳性,双足内翻内旋,初步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疾。
脑科中心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肖宏教授就小伟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干预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等。
外科手术考虑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SPR),该术式能够降低患儿降低异常神经元的兴奋性运动,使肌肉痉挛迅速缓解,肌张力下降;解除痉挛后,患儿可逐步通过康复训练重建正确的运动模式。
手术后一周,小伟的行走姿势明显改善,虽然走路还是慢一点,但是踮着的脚跟终于可以脚踏实地,平衡能力提高,足内翻的情况有极大的改善;肌肉也不会总是容易紧张发抖,睡觉也变得安稳了。
小伟的家长终于也松了一口气:“还以为孩子只能一直这样走了,现在看到他手术之后的情况,终于松了一口气。”肖宏教授叮嘱小伟出院后也要坚持进行康复练习,希望小伟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最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让我们向这些白衣天使致敬!他们用温暖的服务、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