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司美格鲁肽,“减肥神药”还是“消费陷阱”?

在将“减肥”视为永恒话题的互联网上,当一种宣称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药物出现时,监管触及不到的地方,其滥用几乎不可避免。

“全网都在打的减肥针”风潮之下,那些心里时刻掂量着体重数字的年轻人们,还不知道自己在将什么用作筹码。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Semaglutide),原名索马鲁肽,2017年底美国上市,2021年4月27日中国上市,2021年12月3日公布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

此药品在国内批准的功能主治范围是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正是由于这类药物在中国是单纯的糖尿病处方药,才能在上市后不到半年就进入医保报销范围。得益于此,这些以减重为目的的超适应症用药患者才能以不到过去1/3到1/6的价格自费购买药品。1.5ml:2.01mg原价1120元/支,国谈后478.8元/支,3ml:4.02mg原价1904元/支,国谈后813.96元/支,降幅57.3%。

这些减重为目的患者,总梦想着有一种东西,不用天天节食、不用腰酸腿疼的运动,只需要打一针,又能减肥、又能让身体更健康、男人不再那么油腻、女人更加美丽。

在轻易超适应症处方的催生下,医保谈判砍价为患者争取到的较低的获取成本,反而加剧了药物滥用。

2013年,包括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等数个医学会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肥胖症并不等于单纯的发胖,它指的是一种体脂肪累积过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身体状态,其标准主要以BMI,即“身体质量指数”来衡量,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西方,BMI要超过30才能被诊断为肥胖,在东亚国家,这个判断标准一般在27-28之间。

对于这类在临床上被诊断为肥胖状态的人,往往伴有与体重相关的合并症,还有些患者出现代谢障碍问题,陷入肥胖循环圈,很难依靠常规的饮食控制、运动等方式降低体重,过去在更安全快捷的药物出现之前,不得不求助于减重手术。事实上,FDA 所批准的关于司美格鲁肽的长期体重管理作用,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一类超重、肥胖患者。

近一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昂发现,来门诊询问“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越来越多了。患者大都是通过电视、短视频等渠道找来问询,来访者中“无论有无糖尿病,减重都是最重要的诉求”。更让他意外的是,患者们传着传着就连药品的功效都开始失真,甚至有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来问这个药是不是 “一周一针的胰岛素”,是不是“打完这个病就能够根治”,令人无奈。

而在正规诊疗系统之外,还有更多不符合适应症的但对“神药”给予厚望的人们。他们无法获得正规处方,也更愿意接受自费购药。有网友称,自己是在美容院看到“打针包瘦XX斤”的宣传,接受了对方的上门打针服务,以超出原价五六倍的价格接受了司美的针剂注射,但因为无法接受不良反应,最终也没有获得想要的减重效果。如今随手在电商平台搜索“司美格鲁肽”,尽管商品简介里注明“2型糖尿病”,但几乎所有评价都与减重相关:“很好,吃东西觉得不香了”“没什么感觉,就是不饿”“晚上就吐了,期待效果”……就连是否“呕吐”都成了它有效性的硬指标,一位使用者愤愤评价:“打完之后没有吐,该吃吃该睡睡,感觉是假药”,之后,他(她)又自行加大了注射剂量,连续几周直接注射了 0.5ml。

一个药品一旦插上“消费品”的翅膀,不自然的会放大功效。

但事实上,司美格鲁肽并不是减肥神药!

首先,司美格鲁肽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虽然在早期有一定减肥效果,但并未被我国认可,总体减肥效果也比较有限;

其次,打了司美格鲁肽,并不是说就不用管住嘴,不用迈开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是懒人思想,更是错误思想,胖不是一天起来的,肥也不可能靠一针瘦下去,如果不继续坚持良好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最终不会有明显效果。

另外,司美格鲁肽的副作用非常普遍。2018 年 1 月到 2020 年12月上报的司美格鲁肽的药物不良反应信号进行分析,恶心、呕吐、腹泻、血糖升高、便秘、胰腺炎等不良反应占到了不良反应数据的前几位,其中排名前三的不良反应报告率超过 10%。根据分析,该药物可能会增加胰腺炎、胆石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病风险,用药时必须积极观测相关指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司美格鲁肽,“减肥神药”还是“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