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塑造健康-2025体重管理产业会议”上,我国首款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减重新药玛仕度肽(GCG/GLP-1双靶点激动剂)宣布正式全渠道上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88位专家共同编写的减重科普专著《医生教你科学减重》首发。会议汇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产业界领域800余位嘉宾与会,探讨“减重”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新定位。
《世界肥胖地图2025》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将达5.15亿。肥胖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构成社会性“隐性负担”——由其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每年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超千亿元。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实施15个重大专项行动。2024年6月26日,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委联合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5年4月,国家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16个部委共同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全面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
减重,已从个体健康选择上升为国家公共健康治理的战略工程,具有现实紧迫性。与会专家谈到,中国肥胖人群存在显著特征:81.8%的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远高于西方以皮下脂肪为主的肥胖类型),而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导致的内脏脂肪堆积,直接关联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45%,且脂肪肝是约20%肝癌的直接诱因。
清华大学医学院肝胆医院执行院长魏来教授强调:“这不是简单的体重数字问题,内脏脂肪是代谢风暴的‘启动按钮’,必须针对中国人群特点制定解决方案。”
魏来教授
随着政策驱动与专业认知同步升级,中国减重药物领域迎来关键突破——信达生物开发的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玛仕度肽”,为应对中国特色肥胖问题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玛仕度肽可在48周内实现平均减重18.6%,并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达80%,直击中国人群内脏脂肪蓄积难题,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血压等代谢综合征指标。今年5月,该项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为中国代谢与内分泌领域首个登陆该期刊的创新药临床研究,标志着中国药物研发与生物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纪立农教授
作为该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表示:“玛仕度肽通过激活GCG受体,减少脂肪合成、加速脂肪燃烧的机制,能有效‘清理内脏脂肪’,对以‘大肚腩’为特征的中国型肥胖可能更适配。这款药物是‘送给中国人自己的减重礼物’,不仅是体重的减少,更是代谢状态的重塑。”
当前,科学减重正从“降数字”走向“调系统”,从“碎片化尝试”走向“标准化管理”,为5亿中国超重人群的科学减重规范化描绘出更清晰的未来蓝图。
随着“科学减重规范化”理念普及,中国正加速构建覆盖筛查、诊断、干预、管理等全流程的科学体重管理体系。会议对话中,专家还谈到,当前减重药物主要依赖肥胖专科门诊,此类门诊在国内医疗机构渗透率不足。减重门诊作为多学科协作(MDT)新模式,需整合内分泌科、代谢外科、临床营养科、运动医学科、心理科及护理团队,才能真正解决肥胖这一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