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体内有血栓,手脚先知道!提醒:这5种表现,提示你可能血管堵了

别以为血栓是突然冒出来的“定时炸弹”,其实它早在你手脚上悄悄打过招呼。一项覆盖全国多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调查显示,近七成血栓患者在确诊前身体曾出现过“蛛丝马迹”,只是被当成小毛病忽略了。等到真正堵住血管,送进急诊室时,才追悔莫及。

我有个老病号,姓孙,年过六十,平时身体倍儿棒,走路带风,说话带笑。有天忽然跟我说,晚上脚背发麻像踩在棉花上,早晨起来手指发紫,捏个瓶盖都费劲。

家里人还打趣他说“年纪大了血液循环差,别大惊小怪”,结果一查,右腿髂静脉被血栓堵了八成,医生说再晚两天,可能就脑梗或肺栓塞了。

血栓就像身体里的“隐形炸弹”,它不声不响地埋在血管深处,一旦破裂或脱落,就可能引发致命的心梗、脑梗、肺栓等意外,真正让人“猝不及防”。而最先发出求救信号的,往往不是心脏,也不是脑子,而是你天天都在用的手和脚。

第一个表现,是一侧肢体莫名发凉。明明气温不低,一只脚却像泡在冰水里,穿两层袜子都不暖和。这是因为血栓阻断了血液正常流动,热量传不下来,就像水管冻住了,末端自然冷得发抖。这种情况如果只发生在一边,更要高度警惕。

第二个信号,是手指或脚趾发紫、发麻。有病人跟我说,他一坐久了就感觉脚背针扎似的,手指发青,像没血似的。这其实是血液流通被阻,氧气送不到末梢,组织开始“缺氧窒息”。有些人以为是颈椎病、风湿,结果查出是深静脉血栓。

第三种表现,是腿或手臂莫名肿胀、发沉。尤其是单侧,早上还好好的,一到下午就肿得脱不下鞋,胳膊抬起来像灌了铅。

这是因为血栓像个“路障”,让血液回流受阻,液体渗出来堆在组织里,时间一长就水肿了,多数人误以为是劳累,其实是血管在报警。

第四种情况,是走一会儿就腿疼。不是肌肉拉伤那种疼,而是一种“越走越痛,不走还缓解”的奇怪感觉。这叫“间歇性跛行”,多见于下肢动脉堵塞,是血栓造成供血不足的经典信号。很多老年人以为是骨头坏了,结果拍片没问题,是血管出事了。

第五种表现,是突然的手脚无力或活动障碍。我遇到一个不到五十岁的中年人,左手突然拿不起筷子,以为是落枕导致的神经压迫,结果一查,颈部动脉有斑块脱落迹象,差点发展成脑栓。 这种突发性无力,往往是血栓堵住了动脉分支,导致局部神经“断电”。

血栓不是病得重才长的,它偏偏喜欢“伪装”。有的人一天坐十个小时,血流缓慢,静脉就开始“结团”;有的人抽烟喝酒,血管内壁受损,血小板就开始“聚会”;还有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齐飞”,血液黏得像牛奶煮糊,血栓就像浆糊一样粘上去就撕不掉。

最麻烦的是,血栓不挑地点,脑子、心脏、肺、肠子,哪都可能“中招”。尤其是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跑到肺里就是肺栓塞,猝死率高达30%。

所以一旦发现手脚异常,不要自己瞎猜,更不能拖着等自愈,去医院查个D-二聚体、做个彩超,有时候就是救命一步。

我还记得一个年轻姑娘,才26岁,平时爱穿紧身裤、长时间打游戏,某天小腿肿得像发面馒头,还热乎乎的,家里人说是不是扭了脚,结果一查是静脉血栓,还合并了肺栓塞,差点送进ICU。医生说,就因为她坐太久、喝水少、又穿得紧,血液循环像堵车,栓子就这么长出来了。

血栓就怕三件事:坐得久、动得少、水喝少。有些人一天到晚窝在沙发上,喝水靠提醒,运动靠天气,血液像“老油”一样流不动,时间久了,不栓才怪。

血栓不是一上来就要命,它给你留了不少“喘口气”的机会。关键是你得听得懂身体的“暗语”。腿肿了,别只想着泡脚;手麻了,别只想着贴膏药。 血管堵了,不堵心,堵的是你的忽视和侥幸。

我经常在讲座上强调一句话:血栓不会说话,但它会“写信”。只是这封信写在你的手上、脚上、皮肤上、感觉上。你读懂了,就能提前破局;你忽略了,很可能一脚踩空,跌进急诊的大门。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中国血栓疾病防控现状报告》

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门诊数据分析报告,2023年内部监测数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体内有血栓,手脚先知道!提醒:这5种表现,提示你可能血管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