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时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尴尬”
明明觉得已经拉完了
可再蹲一会儿
又好像有“存货”在召唤
费半天劲使劲挤,却啥也没出来
那股便意若即若离
总让人觉得没拉干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深圳华侨医院肛肠科医生表示,这种“排便不尽”的感觉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背后可能藏着生理或病理原因。下面就从便意的形成说起,带大家一起来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PART.1便意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便意的产生得有 “料”—— 足够量的粪便。
只有粪便积攒到一定程度,才能刺激肠壁上的神经压力感受器,这种感觉会通过信号转换器传到脊髓,再经过脊髓接力传递到丘脑,最后抵达大脑皮层。
当大脑皮层接收到信号,便意就产生了。之后,信号会通过丘脑脊髓束传导到结肠,促使结肠蠕动加快,最终引发排便反应。
不过,有时候肠壁受到其他因素刺激,也可能让人产生便意。
PART.2大便拉不干净,
可能是这些疾病在“捣乱”
01 可能是长痔疮了
如果直肠里长了痔疮(内痔、混合痔),它会不断摩擦直肠内壁。即便排便结束,直肠也会产生“还没拉完”的错觉。
这时候要是硬拉,不仅拉不出便便,还可能导致痔疮脱出,而且蹲太久,只会让痔疮越来越严重。
02 肠子有炎症
肠道发炎时,炎症会持续刺激直肠,让你总有想排便的感觉。像肛周炎、直肠炎,都会不断 “骚扰” 大肠感受器,让肠道一直处于 “我想拉” 的状态,结果就是频繁跑厕所,蹲到腿都软了。
03 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
受到食物或疾病影响,肠道蠕动可能会过快或发生痉挛,“造屎” 速度大大加快,让人总有拉不完的感觉。
这类情况的特点是:会出现腹痛(以下腹、左下腹多见,排便或排气后会好转)、腹泻(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或便秘(粪便表面可能附有黏液)、腹胀等症状。
04 肠道里长东西了
如果大肠里有肿物(比如息肉、肿瘤等),当肿物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压迫肠壁,从而让人产生排便的意识,而且这种感觉会长时间存在,总有便便拉不尽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若排便不尽的同时,还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便便性状改变、便血(颜色暗红,量较多,且伴有黏液)等症状,就要格外警惕了。
05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早期,只有在排便时会有肿块从肛门脱出,便后能自行缩回。随着病情发展,由于肛管括约肌松弛,就需要用手帮助复位,同时还会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
当然,
也不用太过担心。
如果你只是偶尔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只是因为蹲太久了!
PART.3想要“干净利落”排便?
试试这些方法
① 控制排便时间,一般 3~5 分钟即可,排便时别玩手机,避免分心导致时间过长。
② 有便意时及时去厕所解决,不要拖延,以免便意消失或粪便变得干燥难以排出。
③ 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早上起床后或饭后,无论有没有便意都去厕所蹲 3~5 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培养出规律的排便反射。
④ 掌握正确的排便力度,微微用力即可,拉不出来就先提裤放弃,休息一会儿再尝试,不必急于一时,过度用力可能会损伤肠道或肛门。
⑤ 多吃有助于排便的食物,像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每天还要喝 1500~1700ml 水,让肠道保持湿润。
(盯着它的pp一起做一下吧~)
⑥ 锻炼肛门周围的肌肉,每天做做提肛运动:收紧肛门坚持 2~6 秒后再放松,重复 10~15 次为一组,每天做 3~8 组,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
⑦ 平时可以用手掌绕着肚脐顺时针按摩腹部 5~15 分钟,这样能加快肠胃蠕动,促进排便。
肛肠科医生提醒:
要是以上方法都不太管用,或者长时间出现排便不尽、肛门坠胀等情况,可别大意,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