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睡眠频道|为什么焦虑、抑郁、失眠总是一起来?身体的“求救”信号,别忽视!

【睡眠频道】“良好的睡眠,健康的心理”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个人皆可成为自己的疗愈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食、动、悟、养皆可成为治疗的“良药”。

本期作者

王女士(化名),35岁,在金融行业工作。她长期感觉“一团糟”:白天心慌、胃不舒服,晚上脑子乱睡不着,情绪低落没精神,小事也容易发火,多项检查结果都正常,吃抗焦虑药和安眠药,效果也不稳定。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睡眠障碍科就诊。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王女士被确诊为“压力适应障碍”。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难受感觉,其实是身体应对长期压力大发出的警报。

回想一下,您是否也和王女士一样,经常同时有这些感觉?

焦虑:没来由地担心、紧张、坐不住。

抑郁:心情低落、特别累、没力气、对啥都没兴趣。

失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想很多。

身体不舒服:心慌、胃痛、身上肌肉紧绷。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些难受感觉,不是几个独立的病,而是因为身体里管理压力的系统“乱套了”。要解决它们,得先明白身体面对压力是怎么一步步变化的。

PART.01

压力反应三阶段

我们的身体进化出了一套应对压力的精密系统。当压力来临时,它会经历三个阶段:

01

救命阶段(紧急应变期)

场景:就像突然遇到一条蛇!

身体反应:身体瞬间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

表现:心跳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给肌肉更多氧气);肌肉紧绷(准备打架或跑);手心出汗;胃和肠子暂时停工(所以可能胃痉挛、不想吃饭);血糖快速升高(提供能量);瞳孔放大(看得更清);嘴巴发干。大脑的“警报器”(杏仁核)拉响,压力激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大量分泌。

目的:集中所有力气应对眼前的危险!这时候,像好好睡觉、消化食物、想复杂问题、身体修复这些“不紧急”的事,都先暂停。

02

硬撑阶段(长期抗争期)

场景:压力一直不走。

身体反应:压力系统一直开着,停不下来。压力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水平长期偏高。

代价:

(1)身体累垮:皮质醇老是把肌肉和脂肪变成能量(糖),搞得人总是很累,肌肉变少,抵抗力下降。

(2)心情变糟:皮质醇会干扰大脑里让人感觉好(比如血清素、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就导致:情绪低落(抑郁)、更容易紧张焦虑、觉得什么都没意思、控制不住脾气、注意力难集中、记性变差等。

(3)睡不好:身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放松不下来,晚上就难睡着、睡不深、容易醒。

(4)容易生病:抵抗力变弱,身体里还容易有“小火苗”(慢性炎症)。

(5)身体小毛病不断:胃不舒服、拉肚子或便秘可能更常见。

03

崩溃阶段(身心衰竭期)

场景:长期高压下硬撑,身体彻底没劲儿了。

身体反应:压力系统累垮了,可能“罢工”(皮质醇分泌反而可能不足或乱套)。

表现:

(1)感觉被“掏空”,极度疲劳。

(2)心情非常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3)身体各种不舒服更严重了,比如全身痛、胃病老不好。

(4)免疫力差,容易生病。

(5)更关键的是,大脑里管记忆的海马回和管情绪、做决定的前额叶,长期被高浓度皮质醇“泡着”,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记性更差、情绪更难控制、做决定更困难。这标志着整个压力应对系统崩盘了。

PART.02

身体在喊“我撑不住了!”

焦虑、抑郁、失眠、身体不舒服这些一起出现的症状,其实是你的身体在硬撑阶段甚至快崩溃阶段发出的求救信号!它在告诉你:压力太大了,我快顶不住了!

1

焦虑

因为身体的“警报器”(杏仁核)太敏感,身体一直卡在“准备打架或逃跑”的紧张状态,出现心慌、出汗、容易担心。

2

抑郁

因为身体能量被耗光了,累到极点,加上血清素、多巴胺等被压力激素压制了,身体可能启动了一种“关机保护”模式,让人没精神、对生活提不起兴趣

3

失眠

因为压力系统(HPA轴和交感神经)一直开着,让身体无法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4

身体不舒服(心慌、胃痛、肌肉痛等)

这是身体长期紧张、压力激素(特别是皮质醇)作用在各个器官上,以及神经和免疫系统配合出问题的结果。

所有这些难受感觉,根源都在于那个“乱套了”的压力管理系统(HPA轴功能失调)、大脑化学物质失衡,以及大脑某些区域可能受损。所以,只治其中一个(比如只吃安眠药或只吃抗抑郁药)往往效果不好,容易反复。 必须想办法让整个压力管理系统重新正常工作起来,才是治本的办法。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睡眠障碍科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睡眠障碍科是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院内中医优势病种建设承担单位,是中山市第三人民院(中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医科、鹤山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睡眠科建设指导单位。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作为牵头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制定行业内标准指南6项。培养5名全球认可的国际注册多导技师(RPSGT)。科室拥有5项专利,3个优效院内制剂,建立省内、外名医工作室3个。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障碍的优势,注重挖掘中医非药物疗法如中医音乐治疗、脐针、六气针法、手针等优势,开展疗效显著的中医整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和催眠治疗。采用先进的睡眠呼吸监测分析技术,融合中西医、内外科等多学科力量,针对每位鼾病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病情的个性化诊治方案。运用纯中医治疗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诊治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对长期服用西药患者的进行中药“增效减毒”治疗。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终审 | 陈佳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睡眠频道|为什么焦虑、抑郁、失眠总是一起来?身体的“求救”信号,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