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胰腺癌是不是就等于判了死刑?” 这是患者和家属最常问的问题。作为 “癌王”,胰腺癌的恶性程度确实很高,但并非毫无希望。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王菊勇医生强调,被确诊后能否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抓住 “可手术切除的早期阶段” 这一黄金时机,及时干预仍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胰腺癌并非 “无药可救”
临床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的整体 5 年生存率约为 10%,但这一数据因病情阶段差异巨大:
- 晚期患者(无法手术)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5%,中位生存期仅 3-6 个月;
- 而早期发现并成功手术切除的患者,5 年生存率可达 30%-40%,部分患者甚至能长期存活。
一位 65 岁患者因 “消化不良” 做检查,偶然发现胰腺有直径 1.5 厘米的肿瘤,及时手术切除后,配合辅助化疗,至今已健康存活 8 年。医生指出,这类案例证明,只要抓住手术时机,胰腺癌患者完全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什么是 “可手术切除的早期阶段”?
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可手术切除” 意味着:
- 肿瘤局限在胰腺内,未侵犯周围大血管(如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
- 未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肺转移);
- 局部淋巴结转移较局限,可通过手术彻底清除。
这一阶段的胰腺癌往往症状不明显,多通过体检或偶然检查发现。研究显示,仅 15%-20% 的患者能在这一阶段确诊,大部分患者因忽视早期信号,确诊时已错过手术机会。
如何判断是否还有手术机会?
医生会通过以下检查评估手术可能性:
- 上腹部增强 CT 或 MRI: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 PET-CT:排查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 腹腔镜探查:对部分疑似可切除的患者,通过微创方式评估腹腔内情况。
若检查显示肿瘤未侵犯重要血管且无远处转移,就应尽快手术,拖延可能导致肿瘤进展,丧失切除机会。
无法手术时,还有这些治疗选择
即使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也不等于放弃治疗:
- 新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患者,先通过化疗或放疗缩小肿瘤,争取转化为可手术状态,约 10%-15% 的患者能从中获益;
- 姑息手术:若肿瘤压迫胆管引发黄疸,可通过手术放置支架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综合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如针对 BRCA 突变的药物)、免疫治疗等联合应用,能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 1 年以上。
抓住时机的关键:早发现、早决策
医生提醒,胰腺癌的早期信号(如隐痛、消化差、血糖异常)虽微弱,但只要及时排查,就能提高早期诊断率。一旦确诊,需尽快到胰腺专科就诊,由多学科团队(外科、肿瘤科、影像科)评估手术可能性,避免因犹豫错过时机。
总之,被确诊胰腺癌后并非 “没救了”,抓住 “可手术切除的早期阶段” 这一关键时机,是获得良好预后的核心。即使无法手术,积极治疗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记住,面对胰腺癌,早发现、早决策,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