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老年人频繁喊“不舒服”?可能不是身体病了,而是“心病”找上门

88岁的何先生(化名)长期受失眠、胸闷心悸困扰,每月因症状加重住院,但多次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均无异常。但他拒绝冠脉造影,坚持按冠心病治疗,症状始终不见改善。

最终,在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的强烈建议下,他接受了抑郁症量表评估,被确诊为严重的抑郁症。经过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后,他的失眠、胸闷心悸症状得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这一病例提醒我们,抑郁症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其危害却如幽灵般挥之不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抑郁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许多老年患者往往以“躯体症状”就医,却忽视了心理疾病的潜在影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抑郁症对老年人的危害、常见表现、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抑郁症“偏爱”老年人

1、数据警示:

全球约15%的老年人罹患抑郁症。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其抑郁症的发生率更高。在老年抑郁患者中,自杀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群。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和社会心理因素,例如退休、丧偶、社交孤立等,都增加了其患抑郁症的风险。

2、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脑部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退化,加之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影响,焦虑和抑郁症状可能加重。

3、社会环境因素:

退休后角色的丧失、孤独感增加,以及对健康和经济的担忧,都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搬迁或入住养老院)以及应激事件(如亲友去世)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抑郁症较隐匿

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躯体不适,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疲劳、疼痛等,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躯体疾病。同时,其情感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在其他症状之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容易被忽视。

1、情绪症状:

持续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认知症状: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可能有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

胸闷、心悸、乏力、消化不良等,容易被误认为其他疾病。睡眠问题如:失眠或过度嗜睡;行为症状:过度依赖他人、求助行为频繁,或避免社交活动,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治疗与预防

家人和医护人员需提高对老年抑郁症的关注度,早期识别并给予综合治疗,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

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改善情绪和症状。

2、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能调整患者的不良认知模式,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家人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提供积极陪伴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症的阴影。

3、生活方式干预:

老年抑郁症患者需要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以缓解症状。同时,多参与志愿活动或兴趣班,能增强社交互动,减轻孤独感。

通过科学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全面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晚年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位老年人驱散“暗夜中的幽灵”,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张艺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老年人频繁喊“不舒服”?可能不是身体病了,而是“心病”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