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60岁了,最近掉了两颗牙,心里特别苦恼。他一直觉得掉牙是衰老的象征,心情很受影响。有一次和老朋友聊天,老朋友却说:“我听说掉牙的人活得更久呢!”老张一脸不可置信:“你是在安慰我吧。这二者能有啥联系?”
其实,老张的困惑也是很多老年人的疑问。牙齿数量和寿命之间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老年人掉牙是否不可避免?又该如何延迟掉牙的速度呢?
01
60岁后,掉牙多的人活得久,有科学依据吗?
很多人认为掉牙是衰老的自然现象,但实际上,牙齿的健康状况与寿命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非传言所说掉牙多的人活得久,而是牙齿健康的人更有可能长寿,牙齿数量越少,死亡风险越高。
丹麦的一项研究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21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全口无牙或牙齿少于10颗的老年人,其5年内致残率和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拥有20颗牙齿的老年人。另一项针对3万美国人的研究也发现,牙齿极度缺失(仅剩0 - 9颗)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高出了约46%,死于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近92%。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8020”标准,即80岁时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按照这个标准,60岁时牙齿数量应在20 - 28颗之间才算正常。因此,“掉牙多的人活得更久”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反而牙齿健康的人更有可能长寿。
02
老年人掉牙是否必然,如何延迟掉牙的速度?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的磨损和疾病风险会增加,但掉牙并非不可避免。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延迟掉牙的速度: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同时,使用牙线清理牙缝,能去除牙刷难以触及的食物残渣,减少牙周病的发生。此外,定期使用漱口水也能保持口腔环境的清洁与平衡。
2. 定期口腔检查
老年人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早期治疗龋齿和牙周病,可以有效避免牙齿进一步损坏和脱落。
3. 均衡饮食
多摄入富含钙、磷、氟等固齿元素的食物,如奶类、肉类、豆类、鱼、水果和蔬菜。这些营养素有助于保持牙齿的坚固和健康。同时,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龋齿的发生。
4. 及时修复缺失的牙齿
牙齿缺失后,应及时进行修复,如安装假牙或种植牙。这不仅可以恢复咀嚼功能,还能防止其他牙齿移位和牙槽骨萎缩。
03
寿命的长短其实跟什么有关?
虽然牙齿健康与寿命有一定的关联,但寿命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除了牙齿健康,以下因素也对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1. 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延长寿命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 - 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升。此外,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也能显著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2. 营养摄入
均衡的饮食是维持健康的基础。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3. 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健康同样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有助于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也能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寿命。家族中有长寿史的人,往往在基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即使遗传因素不佳,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因的不足。
60岁后,牙齿数量与寿命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掉牙多的人活得更久”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老年人应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均衡饮食和及时修复缺失的牙齿等方式,来延迟掉牙的速度,保持牙齿健康。
同时,寿命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生活方式、营养摄入、心理健康和遗传因素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