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夏天皮肤“红肿热痛”?别大意!可能是丹毒在“搞事”

炎热的夏季,皮肤总逃不过各种“小状况”:

蚊虫叮咬的包、暴晒后留下的红印、

过敏引发的刺痒……

如果突然冒出一块边界清晰的红疹

摸起来又热又痛

甚至还发烧头疼,

皮肤科专家提醒大家,

这种情况需要当心!

这可能不是能够自愈的小毛病,

而是一种来势汹汹的急性皮肤感染——

丹毒

图源网络

什么是丹毒?

丹毒是一种急性细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炎症,通常起病急蔓延速度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会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且稍隆起,压之可褪色,伴有烧灼样疼痛,还可能伴有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

丹毒的缘由是一种名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菌引起的,当皮肤出现微小破损时,这种细菌会趁机入侵、发起攻击。它通过破损处潜入皮肤后,在淋巴管网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由于链球菌的扩散能力较强,感染可能迅速蔓延,同时,细菌产生的毒素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

哪些人容易被丹毒“盯上”?

鲁莎教授表示,以下几类人群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1

夏天爱出汗的人:细菌偏爱湿热环境,炎热的夏天是它们的“繁殖乐园”稍有机会就可能趁虚而入

2

有基础皮肤病的人:比如患有脚气(足癣)、湿疹、牛皮癣(银屑病)等,或是存在静脉曲张淋巴水肿等血管循环较差的人群皮肤屏障更脆弱,容易给细菌可乘之机

3

免疫力低下的人:经常夜、加班过度劳累,或者患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肿瘤等疾病以及老人、小孩这类本身免疫力偏低的群体,细菌容易得手

4

小伤口不当回事的人:蚊虫叮咬后使劲抓挠、抠鼻掏耳、磕破点皮懒得消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其实是在给细菌“开门放行”。

怀疑得了丹毒?记住这 3 个关键词

1

红得有边界:皮肤突发微微隆起的红斑,颜色鲜红、边界清楚,有的可起水疱,常见于下肢或面部,且多单侧发生

2

感觉热、肿、痛:病变部位皮温升高,出现烧灼样疼痛,常伴有同侧肢体水肿及淋巴结肿大

3

全身“跟着闹”:丹毒起病急,患者开始即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

得了丹毒?别慌,这样处理就对了

刘凤洁助理研究员提醒,丹毒看着吓人,但只要尽早就诊、及时治疗,是可以较快好转的。

1

抗感染是首要任务

以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为主。由于丹毒主要由链球菌引起,青霉素类抗生素通常是首选,如青霉素G、苯唑西林等。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酌情选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口服还是静脉使用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具体疗程应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来确定。

2

局部消炎止痛

局部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下肢丹毒患者可以多抬高腿以促进循环,减轻肿胀,局部硫酸镁湿敷及外用喜疗妥也能有效消肿。

3

处理“幕后黑手”

反复发作的患者应注意寻找并积极处理附近的慢性病灶,如足癣、溃疡、鼻窦炎及颜面部感染病灶等。这些慢性病灶可能是链球菌的储存库,及时处理可以减少丹毒的复发。

大多数丹毒患者在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可治愈,但皮肤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恢复后局部皮肤会出现脱屑和色素沉着。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脓毒症、菌血症等,病情危急,需及时就医。

夏天防丹毒,做好这 5 件小事就行

1

小伤口别大意

注意安全,避免皮肤受到外伤,如有擦伤破损应及时消毒包扎处理,防止感染。

2

管好 “脚气”

足癣(脚气)是丹毒的 “老搭档”,尤其是烂在脚趾缝的,痒了别抓,赶紧规范用药治好它!

3

保持皮肤干爽

夏天出汗多,尤其是南方梅雨季节时,一定记得勤洗澡、常更换衣物鞋袜,下雨天不要贪玩踩水坑、蹚浑水。

4

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熬夜、过度劳累会让免疫力下降,细菌就容易 “趁虚而入”。

5

慢病患者多留心

糖尿病、慢性肝病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有基础皮肤病的患者平时要更注意皮肤护理,有问题早处理。

丹毒虽然名字带 “毒”,

但只要 早发现、早治疗

多数能在一周左右病情好转。

需特别注意的是,

切勿将丹毒症状误判为“皮肤过敏”

“蚊虫叮咬”等常见皮肤问题,

反而让小小细菌“闹得更凶”。

当皮肤出现 红肿、灼热、疼痛等典型症状时,

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简介

鲁 莎

皮肤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现任我院皮肤美容专科主任。

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感染性疾病,涉及马尔尼菲篮状菌致病机制与宿主免疫研究、甲真菌病诊治相关。

社会任职: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皮肤真菌学组委员,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诊安排:院区(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四全天、周五上午);南院区(周三全天)。

刘凤洁

皮肤科

助理研究员、医师、医学博士

专业特长:主要从事皮肤肿瘤及免疫炎症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皮肤淋巴瘤、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的诊治。

学术成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逸仙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项,近5年在专业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出诊安排:北院区(周三全天);南院区(周一全天、周二全天、周五下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夏天皮肤“红肿热痛”?别大意!可能是丹毒在“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