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中医院妇科系列科普“女科医话”
将持续为您提供女性健康保健知识
敬请关注
“打一针,体重就往下掉”,近年来,各种“减肥神药”风靡,让很多渴望瘦身的人心动。然而,对于被多囊卵巢综合征(以下简称PCOS)困扰的女性朋友们来说,这剂“神药”可能并非灵丹妙药,甚至可能暗藏风险。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约影响6%-12%的女性,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
肥胖与PCOS密切相关,约40%-80%的PCOS患者超重或肥胖,而肥胖又会反过来加剧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内分泌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只要减重5%-10%,就能显著改善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甚至可能恢复自然排卵的能力,并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风险。
但“快速瘦身”是PCOS的最佳选择吗?
一、“减肥神药”真的适合PCOS患者吗?
所谓的“减肥神药”,其实医学上称为GLP-1受体激动剂,最初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因其能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促进胰岛素分泌而逐渐被用于减重。
对于PCOS患者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潜在益处,比如改善胰岛素抵抗,这是PCOS的核心问题之一,还可能间接调节雄激素水平,改善月经不调。
但是!其对PCOS患者存在的风险也需警惕:
内分泌干扰:
PCOS本身存在激素紊乱,快速减重可能进一步影响雌激素、孕酮水平,甚至导致月经周期更加不稳定。
停药反弹:
这类药物需长期使用,一旦停药,食欲可能反弹,体重可能比用药前更重。
胃肠道副作用:
恶心、呕吐、腹泻等是常见的副作用,本身肠胃就比较敏感的PCOS患者可能会更难受。
值得注意的是:GLP-1类药物并非PCOS的常规首选治疗,仅适用于严重肥胖(BMI≥30)且传统减重失败的患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别掉入“快速瘦身”的陷阱
1. 自行使用GLP-1的风险
营养不良:过度抑制食欲可能导致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卵巢功能。
心理压力:快速减重后反弹可能加剧焦虑,而压力本身会恶化PCOS症状。
2.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GLP-1?
BMI≥30,且传统减重方法无效;合并糖尿病或严重胰岛素抵抗,经内分泌科医生评估后使用。绝不建议仅因“想快速变瘦”而自行购买使用!
三、PCOS减重,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对于PCOS患者,减重的核心目标是改善代谢和激素平衡,而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下降,稳比快更重要!
1. 饮食调整
• 减少精制碳水:白米饭、甜点、含糖饮料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建议替换为糙米、燕麦、藜麦等低GI主食。
• 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如鱼类、鸡胸肉、豆类、坚果等,能帮你更好地控制食欲和血糖。
• 抗炎食物: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浆果(蓝莓、草莓)等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
2. 运动
•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力量训练:深蹲、哑铃训练等,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肌肉消耗更多热量。
特别提醒:PCOS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如马拉松、极端HIIT),这可能加重激素紊乱。
3. 胰岛素管理
对于胰岛素抵抗明显的PCOS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来帮助你改善新陈代谢,但这同样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不能单靠药物。
管理PCOS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马拉松”,而不是追求速度的“百米冲刺”。减重的核心是找回身体的平衡,而不是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
如果你正在为PCOS和体重问题而烦恼,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走向健康与自信。
科室介绍
温州市中医院妇科是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名科,温州市中医妇科临床基地,温州市中医妇科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温州市首批(复发性流产)专病中心。拥有全国名医工作室、浙江省国医名师工作室、温州市瓯越名医工作室及温州市中青年名中医工作室,是集生育诊疗专科、中医保胎专科、盆底康复专科、高龄妇女生育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重点专科。病区开放床位160余张,拥有一支4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科室年门诊量超21万人次,形成具有本专科特色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显著,凸显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作者简介
郑慧君
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师承浙江省国医名师马大正、瓯越名医孙云,“普安医脉”项目胡欣欣学术传承人。擅长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多囊肥胖、不孕症、月经失调、试管前调理、痛经、先兆流产、盆腔炎、体质调理等。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学习针灸、埋线等中医传统疗法。
门诊:
• 周一上午(江滨院区)
• 周五下午(六虹桥院区)
• 其余时间在中医治疗室
来源 | 郑慧君
编辑 | 如意 林倍倍
审核 | 张伊凡 林立 胡欣欣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作为诊疗依据。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