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哈佛研究发现:长白头发的人不易患癌?有科学依据吗?告诉你真相

刘大叔今年55岁,头发早已花白,妻子多次劝他染发,他却坚决拒绝,还振振有词地说:“哈佛大学都研究了,长白头发的人不易患癌,这是身体在抗癌呢,我可不能染,不然就破坏了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妻子半信半疑,觉得这说法太离谱,毕竟身边那么多头发花白的老人,癌症发病率也不低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看看刘大叔提到的哈佛大学的研究。其实,这项研究并非直接由哈佛大学开展,而是在日本金泽大学进行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受到DNA损伤后,毛囊内的黑色素干细胞会转变成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导致干细胞衰竭,毛发逐渐变白。

哈佛大学皮肤科系的教授大卫·费舍尔参与了对这项研究的解读,他认为头发变白可能有助于预防癌症,原理是DNA受损导致干细胞分裂受限,降低了其突变几率,同时在头发变白过程中可能会清除已经癌变的危险细胞。

然而,这个结论是基于小鼠实验得出的,不能直接推论到人体。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白头发真的能抗癌,那为什么老年人是癌症发病人群的主力军呢?我国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60~64岁的男性与50~54岁的女性罹患恶性肿瘤的病例最多。

所以,仅凭这个实验就说长白头发的人不易患癌,依据是不充分的,大家不能盲目相信。

01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长白发?

白发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在年轻时就长出了白发,子女往往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是因为遗传基因决定了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和寿命,而黑色素细胞是产生头发颜色的关键。当这些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时,头发就会逐渐变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酪氨酸酶活性会自然降低。酪氨酸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参与黑色素的合成过程。当酪氨酸酶活性下降时,黑色素的合成也会相应减少,这就导致头发逐渐失去颜色,变得花白。这是一个自然的衰老过程,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只是时间早晚不同。

除了遗传和年龄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下也会影响头发的颜色。当人们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导致激素水平失衡。这种失衡会影响头部的血液循环,使毛囊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

同时,压力还会增加毛囊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加速黑色素细胞的死亡。因此,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更容易出现白发。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促使白发的产生。例如,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会损伤毛囊,影响其正常功能。长期饮食不均衡,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元素,会导致身体无法合成足够的黑色素。这些营养元素对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缺乏它们,黑色素细胞就无法正常产生黑色素,头发就会逐渐变白。

02

白发能拔吗?

白发还能黑回来吗?

很多人觉得白头发不好看,就喜欢把它拔掉。但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拔白头发容易损伤毛囊,诱发毛囊炎发生。一旦发生毛囊炎,会导致其他毛发受到影响,还可能会引起脱发。至于白发能不能再变黑,一般来说,白发是不可逆的。因为头发变白主要是由于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或停止产生黑色素,而这些细胞一旦受损或衰竭,很难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不过,如果是因为某些可逆因素导致的白发,比如压力过大、营养不良等,在这些因素得到改善后,头发的颜色可能会有所改善。比如,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可能会让头发的色泽变得更好。

白头发的出现并不像刘大叔说的那样是身体在抗癌,大家不要被这种不实的说法误导。如果对自己的白发问题感到担忧,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了解具体原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应对。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哈佛研究发现:长白头发的人不易患癌?有科学依据吗?告诉你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