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暑假里,儿科门诊迎来“减肥热”。
其实不止这个暑假,往年假期开学后,都能发现班里多几个“小胖子”,就是一眼能看出“胖了10斤”的那种。
朋友也经常吐槽,她家儿子体重已经接近170了!
我都不知道咋安慰了,不到170的身高,结果体重快到了170斤,按照儿童体重的计算公式,
体重(kg)=(年龄×7-5)/2
标准参考体重=(12*7-5)/2 =39.5kg =79斤
朋友两口子都不是那种很胖的人,这超得未免太多了些。
朋友开启了吐槽模式:
· 早上睡到9点
· 晚上玩到12点
· 白天不吃饭,就爱吃零食,啥甜吃啥
· 撵都撵不出屋
· 各种“利诱”还是“家里蹲”
然后眼看着孩子脸逐渐圆了,腰赶上自己的俩个那么粗了,听说成人肥胖容易引起三高,不知道儿童肥胖有没有相关问题?
朋友特意去了医院咨询儿科医生,
医生说,儿童肥胖也同样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成人疾病。
另外,儿童处于生长期,还会影响骨骼发育,加重心肺负担。
同时,肥胖还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嘲笑,产生自卑情结,影响社交。
如果儿童期不干预,延续到成人状态,还会增加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朋友说,孩子的肥胖必须干预!
一、代谢管理
还在生长的娃,“节食”是不可取的,要激活TA的代谢能力,让身体“动”起来。
孩子长身体,每天还需要各种营养补充,“节食”会隔断孩子的营养入口,容易造成孩子缺少某种营养素,影响发育。
孩子在家不动是常态,身体代谢得也慢,杂七杂八吃得又不少,这能不胖吗?所以,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代谢,在营养均衡的情况下,促进吸收,同时吃好、吃饱、吃对。
咋做呢,比如:
饮食
· 早餐要有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豆浆;搭配慢碳,如全麦面包;再配上青菜和水果,让孩子吃得好、营养全面,一上午能量满满,脑瓜转得快。
· 午餐和晚餐的营养也和早餐类似,但量上要保证中餐吃饱、晚餐吃好。这样既能让孩子有饱腹感,又不让他吃撑、留下多余的热量。
运动
· 每天至少30分钟的户外运动,快走、跑步、跳绳、骑车、踢球……
有时候,我们容易被体重的数字夺走太多关注,忽略了孩子变多的肌肉。
二、体态管理
啥是体态?体态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呈现的姿态和样貌。
相比关心体重的具体数字,让孩子瘦得好看、有气质,更好!
你想想,体重稍微重一点,但身体挺拔好;还是体重轻但佝偻驼背好?
所以,体态管理同样重要。
咋做呢,比如:
· 关注日常习惯,那些在沙发上的载歪、写作业时的趴着、单肩背包的习惯要及时提醒或纠正。
· 针对性锻炼,比如孩子驼背,就每天靠墙站10分钟,让孩子找回“挺拔”的感觉,养成习惯。
就是针对孩子现有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适度的锻炼。
三、心理管理
家长关注孩子的体重、自己身体变肥胖、被同龄人的嘲笑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产生对体重的焦虑。
所以日常和孩子沟通,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和态度,别总说:“你又胖了还吃那么多。”让孩子觉得有负罪感。
通过积极影响代替负面评价,咋做呢?
· 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别只盯着体重。比如学会跳绳了,连续跳10次;坚持跑步400米等等。
· 体重管理过程中,家长给娃做榜样,比如少吃甜食、不喝饮料,多和孩子一起户外运动等等。
· 允许偶尔放纵,比如夏天想吃个冰激凌,偶尔满足一下,避免孩子后期暴饮暴食。
对于自控力弱的孩童,我们不仅要引导、给出榜样力量,还要考虑他们的心理、自控力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量。
对于小孩子来说,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开心很重要,想让孩子暑假不成小胖墩,要从日常点滴做起,坚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体态、做好心理疏导。
做好这几样,孩子瘦下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