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杀灭癌细胞是不可企及的
过度治疗,瘤没了,人也残了没了
带癌生存,何不是一种新方向
活得更好,更长久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人类应对癌症的主要目标究竟是什么?是杀死癌细胞、消灭癌症吗?还是其他?
至少笔者认为:帮助患者活得更久更好,才是“人性”医学的初衷以及目的。严格说,所谓“活得更久、更好”,就是“有生存质量的生存时间越长越好”。
21世纪20-30年代,人们可以自信地说,也许我们可能无法治愈所有的癌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与它很好地“和平相处”,让生了癌症的患者能有生存质量地长期生存。
经典的肿瘤治疗模式——彻底杀灭癌细胞的概念,在强调整体医学的今天,已日趋显示其弊端,它往往会造成癌症的过度治疗。
经典的肿瘤治愈概念认为: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唯一条件是各种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无癌症程度。换句话说,治疗癌症必须消灭或清除最后一个癌细胞。
因此,人们曾经追求尽可能扩大的根治手术,大剂量多种药物的强化、联合或冲击化疗,大照射野的根治性放疗等。
然而,事与愿违,迄今为此,上述治疗所能达到的最高疗效大都仅仅是短期的“缓解”,癌症的复发转移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且,患者治疗后普遍出现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因不能耐受继续治疗而悲剧。
如果说,癌症临床领域追求治愈的手段比较温和,人们为征服性治疗付出的“代价”不大,那么这种追求是可以理解的,且是应该鼓励的。但事实恰恰相反。
临床上,为了追求癌细胞的“赶尽杀绝”,人们只能仰仗着副作用明确且持久,而功效有时还难以确定的种种创伤性方法。
为此,每每造成患者心身巨大创伤,这也是人们闻癌色变,胆战心惊的缘由之一。
所以,对于那些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症患者,强调生存质量更有积极意义。首先可有助于对其采取较佳的“第二治疗”——姑息性治疗或康复治疗措施。
这时,采取诸如积极的中医药疗法、自然疗法及精神疗法等,都可使其在有限的生存期内尽量减少痛苦,保持人格尊严,且预期的生存期常常可明显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