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一样的方式,别人很有效,我却没啥用呢?"
“为了祛湿我试了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好,怎么办?”
初伏已过
这些问题是否仍困扰着你呢?
体质分不清、效果绕着走!
别让三伏白忙活!
一分钟对号入座
湿气本身伤害不大,奈何它喜欢与寒、热“交朋友”,交缠在一起就形成了难缠的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两种体质有区别,对号入座才有效!
01 辨体质
1.看舌苔:
(1)寒湿体质:舌苔白腻且色淡,质地肥厚犹如泡发的海绵,边缘位置有齿痕;
(2)湿热体质:舌苔黄腻、舌头偏红,晨起时口腔干燥发苦。
2.观肤质:
(1)寒湿体质:皮肤或暗黄或苍白,容易长湿疹,手脚常年冰凉;
(2)湿热体质:脸上容易出油长痘,前胸、后背容易生疮,汗味重。
3.辨体感:
(1)寒湿体质:怕冷不怕热,夏季怕冷且汗少,吃生冷易腹泻;
(2)湿热体质:怕热不怕冷,容易出汗、口干舌燥,喜食生冷。
4.论精神:
(1)寒湿体质:精神不济但睡眠质量差,体力差容易疲惫,说话也有气无力;
(2)湿热体质:暴躁易怒、失眠多梦,白天容易头昏脑涨。
5.察大便:
(1)寒湿体质:便稀且次数多;
(2)湿热体质:大便粘滞,马桶不好冲。
02 分雷区
体质不同,要避雷的地方也就有了差异。中伏高温多雨,湿邪更易入侵,莫要因用错方法助长湿邪!
寒湿体质——远离寒凉陷阱
寒湿体质者最忌贪凉,本身体内就寒湿重,如果再爱吃西瓜、喝冷饮,长期呆在空调房内,就会让身体雪上加霜,腹胀、经期推迟、关节酸痛都可能缠上你。
寒湿体质者睡觉时要注意给肚子防寒,不穿潮湿的衣物、鞋袜,少食生冷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寒湿趁虚而入。
湿热体质——避免温补法
湿热体质本身就火气旺盛,网上盛传的艾叶泡脚、喝姜茶及晒背等方法都不适用,盲目跟风只会导致内火更盛,引发溃疡、便秘、痔疮等都不稀奇。
湿热体质者应避免过食温、热性的食物,例如榴莲、羊肉等,更要避免长期待在湿热的环境内,经常开窗通风有利健康。
多管齐下稳健康
01 寒湿体质:温阳为本,散寒除湿
寒湿体质者在饮食上讲究吃温、热性食物,也可以日常引用驱寒的方子。例如每天上午将三两片生姜与五六颗红枣煮水,补阳散寒唤醒脾胃活力。同时日常生活中要少食生冷,冷饮瓜果等会加重脾胃寒湿。
运动上要选能够“生热”的项目,例如晨起晒背15分钟,跟练八段锦等能促进气血循环的养生操,让身体发汗即可,切莫过度。如果常待在空调房内,一定要注意脚底与腹部防寒,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艾灸等来辅助驱寒,时间不足则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后选择对应的夏日养生贴,或是用祛湿的足浴粉坚持每晚泡脚。
02 湿热体质:清热危险 利湿为辅
湿热体质者在饮食上讲究吃凉性食物,也可以日常饮用一些降噪的方子,例如可以将绿豆与冬瓜皮煮水,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利水消肿。坚决要避开热性食物,例如辛辣的火锅、烧烤,还有榴莲、荔枝等水果。
运动上不宜选择“暴汗”项目,所处环境要多注意降温通风,如果有时间可以配合专业推拿来帮助泻湿热,时间不足则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后选择对应的夏日养生贴,或是用祛湿的足浴粉坚持每晚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