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湿汇】风湿缠绵,复杂多变,久难痊愈,防胜于治。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黄清春教授团队为您定期推送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养生之道,远离风湿困扰!
“医生,能不能不用激素?我听说激素副作用太大了!” 在风湿免疫科诊室里,当医生建议使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时,这是最常听到的担忧之一。对激素(主要指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泼尼龙)的恐惧,像一层阴影笼罩在许多患者心头。这种“谈素色变”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过度恐惧可能让我们错失一种在关键时刻非常有效的治疗武器。今天,我们就来科学地认识一下激素在RA治疗中的角色。
为什么RA治疗有时离不开激素?
想象一下,RA患者的关节内正经历一场“炎症风暴”——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关节红肿热痛、僵硬,甚至破坏。此时,首要任务是尽快控制这场“风暴”。
· 快速灭火,立竿见影:激素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抗炎且起效非常迅速。对于关节肿痛剧烈、晨僵严重的活动期RA人群,或对于存在肝肾功能损害不能使用抗炎止痛药的人群,激素能在短时间内显著缓解症状,改善活动能力,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键的“桥梁”:RA的“治本”药物是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但这些药物起效通常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在这段“空白期”,激素就像一座“桥梁”,提供关键的保护,有效抑制炎症,防止关节在等待DMARDs起效的过程中遭受不可逆的破坏。
· 重症患者的“救命稻草”:当RA累及重要脏器,如出现类风湿血管炎、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心包炎等情况时,激素往往是控制病情、挽救生命的 核心治疗药物。
激素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可以把激素想象成高效的“消防员”。它能迅速抵达炎症部位,强力抑制多种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血管扩张和渗出,从而快速“扑灭”关节内的“炎症之火”,达到消肿、止痛、改善功能的效果。需要明确的是,激素主要是对症治疗(控制炎症),并非根治RA本身,根治需要依赖DMARDs。
正视激素:副作用与风险控制
我们不回避问题: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确实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
· 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 可能引起血糖、血压升高
· 增加感染风险
· 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 皮肤变薄、容易出现瘀斑
· 个别患者可能情绪波动等
关键在于“长期、大剂量”这几个字! 在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手中,激素的使用遵循着严格的科学原则,其实风险是可控的:
1. 目标明确: 主要用于短期控制急性症状或作为过渡到DMARDs的“桥梁”,长期大剂量使用非常罕见。
2. “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医生会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很多时候,只需要很小剂量(如强的松每天≤2片)就能获得显著效果。
3. “最短疗程”原则: 一旦DMARDs起效或病情稳定,医生会制定计划,逐渐、缓慢地减少激素用量,目标是最终停用或维持在一个极低的、安全的剂量。
4. 个体化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性别、病情活动度、有无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来制定最适合的激素种类、剂量和给药方式(口服、局部注射等)。
5. 严密监测与预防:用药期间,医生会安排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必要时)、眼科检查(长期使用者)等。同时,通常会常规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时甚至需要抗骨质疏松药物)来预防骨质疏松。告知医生您的任何不适。
科学使用激素的“五原则”
作为患者,您可以这样配合医生,安全有效地使用激素:
1. 严格遵医嘱: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原则!按时按量服药,绝不自行增加、减少剂量或突然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跳甚至肾上腺危象,非常危险!减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
2. 理解“过渡”角色:认识到激素通常是短期帮手,目标是让DMARDs“接棒”进行长期控制。
3. 信任小剂量安全性:在医生指导下,低剂量激素(尤其是强的松≤7.5mg/天)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部分病情需要、其他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也是相对安全的策略,其获益通常大于风险。
4. 主动配合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反馈用药后的感受和变化。
5.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注意低盐、低糖、高钙),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有助于维持骨密度,严格戒烟,限制饮酒。
结语:理性看待,科学获益
激素,就像医学工具箱中的一把双刃剑。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它绝非洪水猛兽,而是医生手中对抗炎症风暴的有力武器。“谈素色变”源于不了解和误解。在风湿免疫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疗程”的原则,并配合严密的监测和预防措施,激素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帮助RA患者快速控制病情,保护关节功能,为长期稳定赢得宝贵时间。
让我们告别盲目的恐惧,拥抱科学理性的认知。与您的风湿免疫科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共同管理好类风湿关节炎,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风湿病科
科室经过30多年建设,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过硬,综合服务能力较强,行业学术地位较高,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学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风湿病专科。
专科在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领衔下,以解决风湿免疫病“防-诊-治”临床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为导向,形成了一支集临床与基础,医疗与护理,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才队伍。围绕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及肌炎等风湿免疫疾病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和理论研究,通过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在继承全国名中医焦树德、国医大师朱良春、李济仁的学术理念下,结合岭南地域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特色的中药内服和外治疗法,学术和综合服务水平均位居全国中医院前列。
专科擅长风湿免疫疾病的早期防治、达标管理、预防复发等核心治疗环节。专科中医特色鲜明,开展了督灸、腕踝针、雷火灸、火龙罐等二十余项中医外治疗法,同时还开创了“免疫三氧在风湿免疫病多种应用” “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等特色诊疗技术,对多种难治性风湿免疫疾病及软组织关节疾病效果立竿见影,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个体化、温暖化选择的中西医结合优选诊疗方案。
供稿 | 官炫辰
指导老师 | 梁华胜
初审 | 陈凌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