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会莫名出现以下的一些症状,如伤口愈合速度比较慢,容易出现局部炎症、溃烂;莫名的出虚汗,尤其是睡觉时虚汗明显,睡眠质量差;容易发生腹泻,或者是腹泻、便秘交替;频繁生病,身体状况较差,感冒、发烧、咽喉不适等表现时常发生;每天无精打采、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对于上述这些症状的出现,其实都是机体在提示我们的免疫力发生了低下,虽然这些症状不是很具有特异性,但是,这些症状也是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睡”可谓是最常态的内容,在这其中,吃又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此可以看出“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让你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们日常饮食中,一些坏习惯真的会“吃掉”我们的免疫力,使得我们置身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
人体抵御细菌、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或者说是免疫系统中约有70%的工作量会发生在我们的胃肠道中。很多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不仅伤害了我们的胃肠道的健康,还可能对于我们机体的免疫力造成损害。
蛋白质吃得太少
蛋白质是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维持机体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重要功能成分。蛋白质的摄入不足,机体的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无法及时修复和增殖,如此自然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男性需要65克、女性55克。对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减重人群、手术后患者等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优质蛋白质的补充主要可以由瘦肉、鸡蛋、牛奶、大豆制品等提供。
主食吃太少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则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碳水化合物也具有减少蛋白质消耗并且保护蛋白质的作用。近年来,诸多减肥者采取的主要减肥措施就是减少主食的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变成了柴火一样被燃烧提供能量,长此以往则会导致脱发、皮肤状态差、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临床上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约为50~150克,薯类50~100克。对于主食而言,也可以采用山药、芋头、红薯等薯类替代,其中富含有免疫活性的黏蛋白,对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帮助。
水喝得太少
摄入充足的水分是维持机体活动、代谢得主要措施,也是机体排出代谢废物得重要途径和介质,当机体缺水得时候,就会导致身体这台机器无法正常运行,致使免疫力低下。在温和气候条件下,健康成年人每天饮水总量应在维持在1500~1700毫升,少量多饮,而且强调的是首选白开水。
盐吃太多
口重、盐吃的过多是我国百姓饮食的特点之一。吃盐过多可以损害胃肠道粘膜,不利于血压的控制,扰乱肠道菌群的分布,还可以导致具有较强免疫作用的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显著下降,并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的产生量,从而降低全身免疫功能。目前,在饮食上建议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则需要控制在2~3克。
糖吃太多
现代的基础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类摄入,尤其是过量摄入添加糖、合成糖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直接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因此,成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应该严格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是控制在25克以内。
其实,对于维持机体良好的免疫力,不只是依赖于饮食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是保持机体良好免疫力的主要手段,而且这些内容还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需要花费大钱而获得,主要的措施就是要保持规律的睡眠、合理的运动与体育锻炼,维持良好的心情,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的免疫力维持在正常水平。
面对免疫力低下,很多人则会强调采用各种手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对于免疫力过强,同样也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免疫力过强也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超强发挥自身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力太强,免疫反应强烈,导致细胞、组织损伤的发生。这就是所谓强调免疫平衡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的免疫力“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