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研究发现:若冠心病患者无4个共病,轻松活过90岁,愿你一个没有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冠心病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可能“熬过高龄”的病。但真实情况没这么绝对。

研究发现,不少冠心病患者,如果没有几种关键共病,活到90岁并不是难事。

冠状动脉本身的问题确实危险,可它不是决定生死的唯一变量。

血管堵不堵,只是一个表象, 身体有没有能力绕开、修复、调节,才是核心。而这个能力,会被一些共病慢慢剥夺掉。

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共病,就是糖尿病。很多人觉得糖尿病控制住血糖就行,没看到它在冠心病背景下的真正威胁。

糖尿病不是只靠血糖高低判断,它是一个微血管病变病,是一个慢性炎症病,是一个胰岛素抵抗病。

它会系统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让原本还能代偿的血管调节能力彻底失效。

正常人血管有弹性, 遇到堵塞能扩张、能分流;糖尿病人血管硬、狭窄、应激能力差,哪怕是40%的斑块,也可能触发心梗。

研究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5年死亡率是无糖尿病者的2.3倍以上。

有糖尿病时,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血管壁沉积的速度更快,氧化应激更严重,而且斑块更不稳定,更容易破裂出事。

再加上糖尿病本身就容易掩盖心绞痛症状,让很多人误判心肌缺血程度,延误干预。等发现时,已经是多支血管病变。

第二个共病是慢性肾病。心和肾本来就是一个循环系统的双核心。

肾功能一出问题,水钠潴留、血压升高、毒素积聚, 全部会反向影响心脏负荷。心脏排出能力下降后,肾灌注不足,又进一步损伤肾小球滤过率。

这个恶性循环常被称作“心肾综合征”。早期不易觉察,一旦进入3期以上的慢性肾病,冠心病的控制难度急剧上升。

特别是尿毒素水平升高,会影响红细胞生成、心肌营养、血管弹性,造成心肌重构、舒张功能下降。

更棘手的是,慢性肾病会限制药物选择, 大部分他汀、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在肾功能差的情况下需要调整剂量,疗效打折,还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

临床数据表明,有中度以上肾功能损害的冠心病患者,其住院率和再梗概率是正常肾功能者的两倍以上。肾坏了,心撑不住,不是说说而已。

第三个共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类呼吸系统病不直接堵心脏的血管,但它通过间接路径,影响血氧、酸碱平衡、右心负荷,最终改变整个循环系统的压力分布。

COPD人群中有个常见问题,叫做慢性低氧血症。这种状态下,心脏长期处在缺氧环境中,心肌供氧不足,乳酸堆积,心电活动效率下降。

右心为了承担肺循环压力,不断肥厚,最后导致右心衰。

而右心衰的表现往往是不明显的,一开始只是腿肿、乏力,很多人误以为是老了,实则心泵功能已经下降。

肺功能不全还会限制运动能力,病人不愿走动,血液循环变慢,更容易形成血栓。

严重者在稳定冠心病基础上突然出现肺栓塞、心率失常,这些都是潜伏期长但发作凶猛的问题。

美国心肺学会的报告显示,合并COPD的冠心病患者,其10年生存率降低42%。气不够,就是心供不上氧,这是机制,不是感受问题。

第四个容易让冠心病失控的共病,是抑郁障碍。这听上去好像是心理层面的事,但已经有充分的医学证据表明,情绪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高度相关。

抑郁状态下,交感神经长期亢奋, 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心率增快,血压易波动,血小板活性增强,炎症因子持续升高。

简单讲,就是身体进入一种“微战斗”状态,而这种状态长期维持,对心血管系统是慢性消耗。

有研究显示, 冠心病患者中合并中度以上抑郁的人,其心梗复发率增加1.8倍,心源性猝死风险也上升明显。

更严重的是, 抑郁会让病人依从性下降,不按时吃药,不愿复查,不控制饮食,甚至彻底放弃干预。药物治疗效果再好,也架不住行为模式崩坏。

冠心病是管理性疾病,不是靠某一次支架、某一次吃药解决问题,而是靠一整套长期策略维护,心理状态一乱,全盘崩。

很多人以为活得久是看治疗方案,其实治法只是底层技术,真正决定生存轨迹的,是共病状态。

冠心病可控,前提是其它系统不添乱。

一个稳定的冠心病人,心肌供血差点、动脉弹性差点、射血分数低点,都能撑得住,

但如果糖代谢、肾代谢、肺功能、情绪调节全部出问题,那任何一个突发变量都可能成为压垮循环系统的导火索。不是心脏不行,是系统不稳。

这也说明一个很被低估的事,冠心病不是一个心脏病,而是全身代谢系统综合表现的终点之一。

真正危险的从来不是那几个堵着的斑块, 而是斑块背后,身体已无法调节的各种变量堆积出来的失控信号。

反过来看,那些没有重大共病的人,即使有斑块,即使有动脉硬化,照样可以长期稳定,甚至活过90岁。

关键是共病一旦进入系统, 所有干预措施都得折中处理,效果都要打折。治疗不在病灶,而在系统结构。

如果共病决定生存期,那是否说明冠心病治疗的重点应该转向全身代谢调控而不是心脏本身?

以往冠心病治疗偏重于局部血流重建、抗血小板、调脂、控制心率等方法,这些措施短期效果明确,但长期维持需要系统支持。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率与系统性炎症、代谢综合征、内分泌状态高度相关、

比如JUPITER研究发现,即使LDL控制达标,如果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心血管事件风险仍然居高不下。

这提示了一个核心问题:冠心病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血管是否通畅,还取决于血管环境是否安定。

而这个环境是由全身代谢水平、免疫激活状态、荷尔蒙平衡、肠道菌群组成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赵婷,徐玉兰.冠心病与糖尿病共病的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4,24(09):34-37+4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研究发现:若冠心病患者无4个共病,轻松活过90岁,愿你一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