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些人群需警惕,及时治疗是关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压迫周围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了解其高发人群和诱因,对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长期久坐的办公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之一。这类人群每天长时间保持坐姿,腰椎处于持续受压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高出 30% 以上。久坐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减少,逐渐出现退变。数据显示,每天久坐超过 8 小时的办公族,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是常人的 2-3 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重体力劳动者也容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困扰。长期从事搬运、举重等重体力劳动,会使腰椎间盘反复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扭转力,容易导致纤维环磨损、破裂。研究表明,重体力劳动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达 30%,尤其是那些在劳动中不注意姿势、用力过猛的人,发病风险更高。

驾驶员群体,尤其是货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坐姿,且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会对腰椎产生持续的震动和冲击,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同时,驾驶时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无法得到充分放松,久而久之就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调查显示,职业驾驶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 40%。

肥胖人群的腰椎需要承受更大的重量,这会使椎间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发生突出。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腰部肌肉和韧带的负担加重,降低腰椎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发病风险。有数据显示,体重指数(BMI)超过 28 的肥胖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 1.8 倍。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发生退变,这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30 岁以后,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和韧性下降,容易出现突出。50 岁以上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症状往往更为严重。

除了上述人群,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因素。如长期弯腰做家务、睡姿不当、缺乏运动等,都会对腰椎造成损害。

腰椎间盘突出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提醒,当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腰椎 X 线、CT、磁共振等检查可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早期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千万别让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些人群需警惕,及时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