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已确诊超千例!感染风险持续上升,广东多地发布“告全体市民书”

日前

广东佛山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

发布《告全体市民书》

三地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

其主要传播媒介

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

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

7月20日下午

佛山市召开了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截至7月19日

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基孔肯雅热

图源:云南疾控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

高烧急袭: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熊熊燃烧。

剧痛缠身: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疼到让人走路都困难。

皮疹显现: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重要提示

1.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

2.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特别关注预防。

提示大家: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做好防护,要靠防蚊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个人防护:不给蚊子开“饭局”

穿衣“武装”:户外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护盾”: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驱蚊剂,并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

避免“高危地”:减少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环境清理:截断蚊子“生命链”

无积水就无蚊虫!建议每周用10分钟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各类积水。

翻盆倒罐: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轮胎等容器。

清淤疏堵:清理房前屋后沟渠、天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畅通;填平洼地。

勤换勤清:家中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宠物饮水碗、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

严密加盖: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

垃圾管理:妥善处理垃圾,特别是废弃的瓶、罐、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化学防蚊: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合理使用杀虫气雾剂

使用前,应先把食物、水源、碗柜等密闭或遮盖,避免污染。气雾剂可直接对准蚊虫喷射,也可以关闭门窗,将气雾剂喷头向上45°角向房间各方向喷射10-15秒,然后施药人员离开房间。气雾剂作用约20分钟,打开门窗充分通风后方可进入。

选择合适的驱蚊剂

可选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精油类(如柠檬桉)等成分的产品,按产品说明涂抹或喷洒在暴露的皮肤表面,但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嘴巴,儿童使用时应选低浓度产品,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注意:杀虫剂和电蚊拍一起使用将有起火风险)

投放灭蚊幼缓释剂

家庭室内外难以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缓释剂。例如0.5%吡丙醚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血清型14。

若不慎被蚊子叮咬后这样处理

如果被蚊虫叮咬,不要反复抓挠,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或过敏性皮炎。一般10~15分钟后,痒感会明显消退。如果奇痒难忍,可用肥皂水或盐水清洗止痒。

若红肿扩散、渗液不止,或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

或皮疹等症状

不要乱吃药

尤其是避免服用

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

非类固醇抗炎药物

此类药物可能会抑制

血小板的凝血功能

增加出血风险

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家应急广播、广州卫健委、东莞疾控、云南疾控等

来源:云南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已确诊超千例!感染风险持续上升,广东多地发布“告全体市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