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政治外交酒会上,一位美国将军当众向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亨利·基辛格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美国是否有胜算?”基辛格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正面答案,他只是指出,中美开战的话,最终谁也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基辛格虽在不久前因病离世,但他在中美关系上的许多深刻见解依然对世界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过去十多年间,尽管美国采取了多种手段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压制,但始终不敢与中国真正开战。除了中国拥有一定数量的核武器外,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就奉行对中国实施遏制的国策。三年的朝鲜战争让两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为冷战格局中的重要节点。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两国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经历了一段相对友好的时期,但压制中国崛起始终是美国每届政府坚持不变的方针。以台湾问题为例,美国一直在背后支持台湾,不顾中国的反对与抗议,不断对台军售,派驻军事顾问,甚至在中国周边海域多次进行大规模军演,企图阻止中国统一台湾。
近年来,美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加强了对中国的封锁与制裁。以华为事件为例,这场风波成为了中美科技竞争的典型象征,反映了美国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决心。然而,无论中美竞争如何激烈,美国始终不敢轻易动用武力。
2016年7月,发生在南海的一场中美海军对峙,被众多军事专家认为是近三十年来两国最接近爆发战争的时刻。当时中国海军仅拥有一艘航母,而美国则派出了两艘核动力航母组成的舰队。尽管中国海军实力与美国尚有差距,但面对美国航母的强势挑衅,中国三大舰队毫不畏惧,毅然迎战。中国海军高级指挥官亲自坐镇指挥,几天后,美国航母群最终选择撤退,显示出中国海军的决心和能力。
七年过去了,如今中国海军已经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强海军,拥有三四艘航母。有报道称,中国正紧锣密鼓地研发核动力航母,以进一步增强海军实力。那么,美国为何依然不敢与中国开战呢?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关键在于中国作为拥核大国,拥有数百枚核弹头的强大核威慑力。西方媒体早已报道,中国的核弹头数量至少有两三百枚,这成为美国始终忌惮的主要因素之一。英国的一位军事专家则明确指出,除了核武器外,中国还掌握着一张“王牌”——那就是“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
这一战略指的是中国构建的一套能有效阻止敌军进入中国周边区域的全方位防御体系。该体系不仅包括威力强大的导弹、航空母舰等传统武器,还涵盖了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的防御力量,实现海、陆、空、天、网的多层次抗衡。
具体来说,在海陆空领域,中国针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的八个军事基地群,部署了严密的反制体系,包括先进的反导系统、雷达侦察网络等。中国空军装备的歼-20、歼-31战机,已能与美军多款先进机型抗衡。西方军事专家分析称,一旦美军空军侵入中国领空,中国空军具备将其击退甚至歼灭的能力。
此外,中国在反卫星武器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够有效破坏敌方卫星通信与侦察。网络战场同样重要,中国的网络部队实力强劲,防御与进攻能力仅次于美国,是其信息战中的重要砝码。
经济上,中国的“反介入”战略也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中国在美国传统影响力范围内的欧洲国家中打开突破口。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多家企业将核心产业链转移至中国,法国、德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与合作,强化了经济纽带。
在外交领域,美国试图联合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亚太邻国,形成对中国的军事和外交包围圈。然而中国通过加强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的合作,逐步破解这一封锁,展现了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倡导合作共赢,这使得越来越多国家愿意与中国展开合作。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言:“如今不与中国合作,将会错失巨大机遇。”
除了核武器和“反介入”战略,中国还有其它强有力的优势。已故的基辛格曾提到,中国拥有一种令人敬畏的民族凝聚力,这是美国所缺乏的。多位西方专家一致认为,如果中美爆发持久战争,中国凭借强大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凝聚力,将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反观美国,种族矛盾激烈、贫富差距巨大、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各种矛盾愈发尖锐,其民族凝聚力远远不及中国。假如开战,美国很可能面临内部分裂甚至崩溃的危险,这也是美国迟迟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武的又一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未推行霸权主义。如果美国真的发动战争,中国必定会被视为正义的一方,赢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反观美国,除了极少数国家如英国愿意随其起舞,大部分国家恐怕不会真正支持美国对华开战。
美国不敢和中国开战,原因极其复杂。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贫困、武器简陋,但依然敢于抗击美国,这已足以说明中国的决心和韧性。如今中国国力强盛,实力大增,美国面对这样的对手,风险实在太大。
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可能不仅会在战场上受挫,甚至其建立的全球霸权体系将受到巨大冲击,国内社会也可能因此陷入混乱。毕竟,像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有着强烈的独立倾向,这些社会矛盾都让美国不得不慎重权衡对华动武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