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纯阳之果”,夏日补阳的养生智慧——荔枝
荔枝,这个小巧玲珑的南国佳果,不仅味道甜美,更是中医眼中极具养生价值的“纯阳果”。从生长特性到药用功效,荔枝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一、荔枝——五行完备的纯阳之果
荔枝春末开花,炎夏结果,生长于南方温热之地,汲取离火之力。《本草纲目》载:“荔枝于炎方,受阳气之盛,得离火之精。”其外皮鲜红,果肉莹白,果核赤红,恰似“火包其外复孕其中”。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南方生热,热生火”,荔枝得南方火性,故而被称为“纯阳果”。
推荐做法1:荔枝乌梅饮
从五行角度来看,果肉白色属金,在内外之火的“淬炼”下,形成醇和甘甜的风味 ;其汁液为金水之精,而甘味又对应土,使得荔枝成为五行完备的果实。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味甘色赤者,入营血而助阳”,荔枝甘美赤红,尤其擅长补阳养血,特别适合阳虚、血虚体质的人群。
推荐做法2:荔枝酒酿鸡蛋
二、荔枝的养生功效
1. 补阳散寒:荔枝的纯阳之力源自其生长环境,食用后能迅速驱散脾胃虚寒,比如经常拉肚子或喝凉水就胃胀的情况。荔枝核则专攻肝经寒湿,如痛经时小腹冷痛、男性疝气胀痛等都能得到缓解。这种“精准打击”寒瘀的能力,是很多食材无法比拟的。
推荐做法3:蒸荔枝
2. 补血养血:在五脏六腑中,脾生血、肝藏血、心主血。荔枝入肝、脾二经,清代著名医家、乾隆皇帝的御医黄元御在《玉揪药解》中说“(荔枝)最益脾肝精血……功与龙眼相同”,能补益心血、脾血 ,并且能“补脾精”,脾精充足,气血生化有源,就能从根本缓解血虚;荔枝还能“温滋肝血” 。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及指甲颜色淡白、容易头晕眼花、头发干枯易脱落、月经量少色淡 等血虚表现的人,非常适合吃荔枝。
3. 养心安神:据《医林纂要》记载,荔枝具有“补肺、宁心、和脾、开胃”的功效,能有效治疗胃脘寒痛和气血滞痛等症状。 荔枝的白色果肉还有助于补养肺脏,使身体远离干燥和烘烤的感觉。它含有丰富的铁质,有助于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改善贫血状况,滋补肝血。此外,荔枝还具有消肿解毒的作用,适量食用可以补养身体所缺失的阳气,驱赶湿寒,对调理肠胃具有显著效果。
三、食用荔枝的注意事项
1. 控制食用量:荔枝含糖量高,过多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还可能引发“荔枝病”(即低血糖) ,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建议每日食用5 - 10颗(约100 - 200克)。儿童吃荔枝建议一次不要超过5颗,且要避免空腹吃,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
2. 特殊人群慎食:糖尿病患者由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应谨慎食用荔枝;湿热体质者,如容易长痘、口苦的人群,过量食用可能加重症状 ,也需谨慎。孕妇可以适量食用荔枝来缓解疲劳,但妊娠糖尿病者需避免。
3. 搭配食用防上火:自古就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荔枝性温,单吃易上火。可以搭配山竹、绿豆汤等凉性食物同食,可中和温性;也可以喝淡盐水或用荔枝壳煮水喝,能起到一定的防上火作用 。此外,将荔枝蒸煮后食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火症状,且经过蒸煮处理的荔枝,其补气血的功效能更好地被身体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