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7月7日小暑,再忙别忘:吃三样,喝二汤,忌一事,养好身体度炎夏

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此时节,天地间阳气蒸腾,湿气弥漫,人体仿佛被无形的热浪包裹,汗水如溪流般不息,精气神也似被高温悄然抽走。这种“暑邪夹湿”的气候特征,恰恰为我们的身体敲响了调养的警钟:顺应天时,清热祛湿,养心护脾,方能在炎夏洪流中稳住安康之舟。

一、吃三样:苦、鲜、凉,为身心降火祛湿

苦瓜:清心泻火“君子菜”

苦瓜虽苦,却以“君子菜”之名备受推崇,因其清热祛暑、明目解毒之效尤胜其他。小暑食苦,正是以“苦”制“暑”的智慧。苦味入心,能涤荡心头烦热,其性寒凉,又能驱散体内郁积的暑气,为酷热中的身心注入一股清流。

推荐食谱:苦瓜鸡蛋馅饺子

1.苦瓜洗净对剖,去籽去白瓤(这是减苦关键),切小丁后加少许盐抓匀静置片刻,挤干水分;黑木耳泡发切碎,胡萝卜切细丁,鸡蛋炒熟捣碎。

2.所有食材混合,加香油、蚝油、少许盐、生抽和食用油拌匀成馅。

3.包成饺子,煮熟即可。饺子皮包裹了苦瓜的微苦回甘,黑木耳的爽脆、胡萝卜的清甜和鸡蛋的香嫩,口感丰富又消暑。

豆角:健脾祛湿“安心豆”

豆角(长豇豆),在古人眼中是“豆中上品”。其性平味甘,能健脾和胃、利水祛湿。小暑时节湿气困脾,常使人胃口不佳、肢体困倦。一把翠绿的豆角,正是唤醒脾胃、疏通湿浊的应时良蔬。

推荐食谱:麻汁拌豆角

1.豆角洗净去两头,切成寸段。

2.锅中水沸加几滴油和少许盐,放入豆角焯烫至熟透(务必煮熟以去毒素),捞出过凉水沥干。

3.调麻汁:芝麻酱用少许温水或香油澥开,加生抽、香醋、蒜泥、一点糖、盐调匀。将麻汁淋在豆角上,拌匀即可。麻酱香浓裹着豆角的清甜脆嫩,开胃又祛湿。

绿豆:解毒消暑“济世粮”

绿豆素有“济世之良谷”美誉,其性寒味甘,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深入人心。一碗绿豆汤,几乎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夏日清凉符号。小暑时节,常食绿豆制品,能有效预防暑热烦渴、痱子疖肿。

推荐食谱:自制绿豆糕

1.脱皮绿豆提前浸泡4小时以上,蒸熟至软烂,将蒸熟的绿豆压成细腻豆沙。

2.锅中放入绿豆沙、适量白糖(或麦芽糖)、少许食用油(如玉米油或黄油),中小火不停翻炒,直至豆沙抱团不粘锅铲。

3.炒好的豆沙稍凉,分成小剂子,用月饼模具压出花纹成型。冷藏后食用,冰凉清甜,入口即化,是解暑的绝佳茶点。

二、喝二汤:清补兼备,汤水滋养度长夏

1. 冬瓜口蘑鸡蛋汤:清爽涤烦“三白汤”

冬瓜被誉为“夏季第一瓜”,利水消肿、生津除烦;口蘑鲜美,富含营养,提鲜增味;鸡蛋则是优质蛋白来源。三者结合,汤色清澈,滋味鲜甜,热量极低,是暑热天补充水分、涤荡烦渴的清爽之选。

做法简述:冬瓜去皮去瓤切薄片,口蘑洗净切片,鸡蛋打散备用;锅中放少许油,爆香姜末(可选),下口蘑片略炒出香;加入适量清水或高汤,煮沸后放入冬瓜片,煮至冬瓜变透明;淋入鸡蛋液,待蛋花浮起;加盐、白胡椒粉调味,撒上葱花或香菜即可。此汤十分钟可成,清鲜无比。

2. 薏米莲子山药鸭肉汤:祛湿健脾“伏补汤”

小暑虽热,却是“伏补”的开端。此汤汇聚了祛湿要药薏米、健脾固肾的芡实、养心安神的莲子、补脾益肺的山药、清肝明目的胡萝卜,搭配性凉滋阴的鸭肉。汤性平和,清补兼顾,既能祛除长夏湿气,又能补益因暑热消耗的脾胃之气,为安然度伏打下基础。

做法简述:鸭肉块(如鸭腿肉)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去腥,捞出洗净;薏米、芡实、莲子提前浸泡1小时;山药、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将所有处理好的食材(鸭肉、薏米、芡实、莲子、山药、胡萝卜、姜片)放入汤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2小时,直至鸭肉酥烂、薏米开花;出锅前加盐调味。汤色醇厚,滋味清甜甘润,是伏天滋养身心的佳品。

三、忌一事:久坐不动伤气血

小暑养生,除了“吃”和“喝”,更要紧的是“忌一事”——忌久坐不动。暑湿当令,本就易阻滞气血运行。若长时间枯坐,缺乏活动,会加剧这种凝滞,使湿气更易滞留体内,导致精神萎靡、头身困重、食欲不振,甚至诱发“疰夏”。久坐还伤脾阳,削弱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7月7日小暑,再忙别忘:吃三样,喝二汤,忌一事,养好身体度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