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陈平曾言:“照我的计算,我在中国若拿2000块钱的工资,还不到1000美元,然而我活得比在美国拿3000美元的舒适得多。美国的人才真正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番言论掀起了轩然大波,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公知”、“爱国教授”和“敢言士”等的标签,众多“爱国人士”纷纷围绕着他,捧他为反美斗士的象征。此后,他成为了公众视线中的焦点,深受众多追随者的崇拜和支持。
然而,时间的推移带来了微妙的变化。如今,陈平的言辞有所转变,他开始表示:“留在美国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当地的养老和医疗。”这番话,无疑流露出他已在美国生活多年,并且似乎已经适应了那片曾经被他猛烈批评的“水深火热”的土地。这与当年那番愤慨的批美言论相比,仿佛是一种自我反讽。若当年他是出于义愤填膺的情绪批判美国,那么如今的陈平似乎已经彻底走进了那个曾经口诛笔伐的“敌人”阵营,变得愈发满意,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批判的立场。
陈平,这位著名的北大教授,他的名字也许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时候的他以“眉山剑客”和“寂寞求错”自号,这两个自称显得有些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