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涟水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王师傅正经历着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2014年年底,这位朴实的农民开始感到肝区持续胀痛、刺痛,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劳累所致。然而在家人的坚持下,他被女婿带到医院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怀疑是"癌症"。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诊断,王师傅一家没有放弃希望。在家属的迅速行动下,他们联系了认识的医院CT科主任,经过增强CT检查,最终确诊为肝癌。这个结果让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但他们很快振作起来,决定与病魔抗争到底。
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师傅前往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求医。这家在肝胆疾病治疗领域享有盛誉的医院为他带来了生的希望。由肝胆科主任主刀的手术进行得相当顺利,术后王师傅还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西药,前两个月的复查结果也一切正常,这让全家人松了一口气。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考验这个家庭的韧性。术后第三个月,2015年4月21日的CT检查显示: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这一结果让家人们措手不及,他们立即返回上海咨询,却被告知这是"正常现象",需要继续放疗。对此,王师傅的女婿感到既困惑又愤怒,他无法理解为何在淋巴结初期变化时医生没有提前告知风险,而是等到发展到腹膜后转移才提出放疗建议。
面对西医治疗的局限,王师傅一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尝试中医治疗。2015年5月1日,他们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当时的王师傅面色晦暗,腹胀难忍,从肚脐到胃口处都有疼痛感,身体状况极为虚弱。
令人惊喜的是,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很快显现。服药一个月后,2015年5月26日的彩超检查显示,淋巴结从之前的3.6x3.2cm缩小到了3.6x2.4cm。继续用药到2015年7月11日,各方面检查均恢复正常,彩超及CT结果显示:腹主动脉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这一戏剧性的转变让全家人重拾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师傅的身体状况持续改善。2017年9月23日复诊时,他精神饱满,面色正常,自觉"能吃能喝能睡"。到2019年7月12日再次复诊时,他已经能够经常在家干农活了。家里有八亩地,插秧、浇地等农活他都亲力亲为。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体重从手术时的120多斤增加到了150斤,足足增长了20多斤。
2024年4月26日,王师傅精神抖擞地参加了"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在活动现场,这位曾经的重症患者与病友们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其良好的状态完全看不出是个病人。活动结束后,他还兴致勃勃地去鼓楼游玩,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健康生活。
回顾这十一年的抗癌历程,王师傅的故事给予我们诸多启示。首先,在面对重大疾病时,及时就医和选择专业医疗机构至关重要。其次,当一种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时,不妨考虑其他治疗途径,中西医结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再者,家人的支持是患者战胜病魔不可或缺的力量,王师傅的女婿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王师傅的案例反映了中国医疗体系的特点与挑战。我们既拥有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这样的世界级专科医疗机构,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何更好地整合中西医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仍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如今,年过六旬的王师傅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每天在自家菜园里劳作,享受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每当有人问起他的抗癌经历,他总是微笑着说:"要相信医学,也要相信自己。只要有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段从绝望到希望的旅程,不仅是个体的胜利,也为无数正在与疾病抗争的人们点燃了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