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呼吁提升大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更好的呵护肾脏。
最近,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损害肠道屏障完整性和肠道微生物群衍生的代谢产物在慢性肾脏病(CKD)中发挥致病作用。肠道细菌衍生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尿毒症毒素、内毒素等,也显示出与不同严重程度的CKD密切相关,表明肠道代谢产物在CKD进展中潜在的重要作用。
基于目前对“肠-肾轴”的更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开始尝试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来改善肾脏疾病,而其中最具潜力的治疗手段便是肠道菌群移植。
案例一
在肾移植受者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会导致严重的临床结果。
一名 37 岁的女性在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指各类慢性肾病进展至终末阶段)后一个月,出现CRKP感染,随后接受菌群移植(FMT)来治疗。
FMT一周后,患者的尿液和肛拭子培养结果 CRKP 呈阴性, FMT后两个月患者也没有出现感染症状。
肠道菌群变化: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在FMT之前,患者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低于供体,而在FMT后1周、3周和2个月时明显增加。
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FMT后患者的微生物群与供体的组成差异明显减小,特别是在FMT后1周和3周。在菌属水平上,在FMT之前,患者粪便样本中以拟杆菌和克雷伯氏菌为主,克雷伯氏菌的相对丰度甚至高达38.9%。FMT后,菌丝菌和毛梭菌增多,而克雷伯氏菌的相对丰度显着下降。
供体和患者在 FMT 前后的肠道微生物组成
A:主要类群在属水平的平均分布的累积直方图。FMT 1W、FMT 3W和FMT 2M分别代表FMT后1周、3周和2个月。
B:饼图代表克雷伯氏菌的相对丰度(红色)。
C:显示克雷伯菌属与其他属之间关系的网络图。红色表示正相关,蓝色表示负相关。
缩写 D:捐赠者;R:接受者。
案例二
IgA 肾病 (IgAN) 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大约25%的IgAN患者会出现终末期肾病 (ESRD),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它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仍有待阐明,除了优化支持治疗外,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患者最早发病于2018年,通过肾活检诊断出 IgAN。2020年11月病情急性加重,伴有大量蛋白尿和腹泻,后接受活性ACEI/ARB药物治疗90余天,间断类固醇治疗,联合抗感染治疗。急性症状在每次发作后会消失,但发作频率逐渐增加,患者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
最终患者选择进行FMT治疗(一名健康志愿者也服用了FMT胶囊),结果显示尿蛋白(预后生物标志物)明显下降,甚至转阴。
(患者自初次发病以来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
在使用胶囊期间以及随后的 6 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FMT后患者肠道菌群丰度逐渐增加。
菌群移植
菌群移植(FMT),就是将健康捐赠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以胃肠道途径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以恢复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实现由于菌群紊乱导致的相关疾病的治疗。
国内菌群移植领先品牌安复每天是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国有实验室)旗下唯一孵化的微生物医疗技术服务品牌和科研服务商, 突破行业停留FMT2.0的瓶颈,首创FMT 3.0技术,实现超洁净菌群移植,拥有国际领先技术优势,现已成为政策首推。
企业在多个疾病上取得积极成效,并且仍持续关注健康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微生物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中应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