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贺龙入川,为何点名要带徐向前的第18兵团?流行的解释太庸俗!

1949年5月23日,毛主席在一封关于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电报中提出,第一野战军要在年底或明年初,分成两路进军。一路由彭德怀将军指挥,着手处理新疆事务;另一路则由贺龙将军率领,进驻川北,与第二野战军配合,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的局势问题。

7月16日,毛主席在电报中进一步指示,刘邓大军的50万部队(除了由陈赓将军指挥的4个军外),主力将通过川西进攻重庆。同时,贺龙将军带领约10万人进入成都。此举为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三人组成的西南局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三人共同承担起治理川、康、滇、黔四省的重任。这份电报明确划定了刘、邓、贺三位领导者在西南战场上的职责。

10月13日,中央正式决定,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担任中央西南局的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贺龙还被任命为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刘伯承则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三位领导者的分工清晰而明确。

一天后,贺龙参加了由毛主席主持的军委会议。会议讨论到进军西南的问题时,毛主席问贺龙:“你打算带哪支部队入川?”

带领10万大军进驻川北,对贺龙来说,这绝非一件简单的事。理想情况下,他自然希望能带领自己的老部队,毕竟这些部队熟悉他的指挥风格,合作起来会更加顺利。但实际上,贺龙的老部队正被调派到西北,由彭德怀总指挥,在西北进行解放工作。而这些部队自1947年起便长时间驻守西北,早已熟悉了这一地区的战场情况,彭德怀与部队之间的默契也早已形成。

因此,贺龙的老部队显然无法调离,他必须从其他部队中选择合适的力量。此时,驻守秦川和天水一带的第18兵团,成为了进军川北的理想选择。

第18兵团由徐向前元帅亲自组建。1947年6月,徐向前在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后,便通过当地民兵与残余部队的整合,最终培养出了一支训练有素、能打硬仗的正规兵团。此兵团不仅能在野外作战,更具有攻坚能力。经过一年的奋战,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不断增强,并最终在解放战争中大显身手。

1949年4月,太原战役胜利后,中央决定将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划归一野,随即由彭德怀指挥,两兵团赴西北解放大西北,而第18兵团则驻防在秦川和天水一带,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理想的入川力量。

尽管贺龙没有直接领导第18兵团,但他与该兵团司令员周士第有着深厚的工作渊源。周士第与贺龙的关系可追溯至南昌起义时,两人曾有过接触。抗战期间,周士第跟随贺龙参与了许多关键战役,战后他历任晋西北军区参谋长等职务,逐步成长为一名极具战术素养的将领。在整个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贺龙与周士第有着良好的配合,因此,贺龙决定带领第18兵团入川。

当毛主席询问贺龙带哪支部队入川时,贺龙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选择18兵团。”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立即同意了这一决策,决定由贺龙率领第18兵团及7军、19军进驻川北,负责解放陕南和川北的战斗任务。

然而,贺龙的这一决定并未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一些长期跟随他的同志表示不解:“老总,为什么不带您自己带出来的部队?” 贺龙严肃地回答:“军队是党领导的,而不是我贺龙个人的。如果我不带18兵团,而非得带自己的部队,那我就不再是一个共产党员。”

关于贺龙为何选择第18兵团入川,曾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毛主席的指令,旨在让原本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第18兵团重新回归第二野战军,以弥补二野兵力上的不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贺龙选择第18兵团入川,完全是根据当时军事形势和部队情况的合理判断,而非单纯地遵循毛主席的指令。贺龙强调:“军队是党领导的,不是我贺龙个人的。” 这一点说明,贺龙并不是依赖于自己的老部队,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了符合大局的决策。

贺龙的领导风范不仅表现在他对部队的合理调配,也体现在他在南下动员大会上的一番讲话中。当时,许多同志对西南地区的贫瘠和难以适应的环境有所顾虑,但贺龙的讲话深深触动了他们。他表示:“我们不是天天在说要解放全人类吗?西南的数千万同胞还在受苦,蒋介石的部队依然盘踞在这里,我们能坐享其成吗?”他进一步提到:“我们很多南方的同志参加了长征,吃了八年小米,难道不能再吃几年的小米吗?解放西南是最后的决战,每个同志都不要错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这一番发言深深打动了许多原本不愿意参与西南工作的同志,后来担任四川省委副秘书长的贾丕基回忆道:“贺老总的这番话让我决心参加南下队伍,至今我也不后悔。”

贺龙的发言不仅展现了他深刻的革命气质,更体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贺龙入川,为何点名要带徐向前的第18兵团?流行的解释太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