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率一直是患者和医生关注的焦点。胃癌的复发率因个体差异、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而异。据研究表明,胃癌手术后80%至90%的复发事件发生在三年内,超过90%的复发则在五年内出现。不同阶段的胃癌复发率也不同,Ⅰ期的复发率为0%至10%,Ⅱ期为20%至30%,Ⅲ期为40%至50%,而接受手术治疗的Ⅳ期患者的复发率则为80%至90%。面对这样的数据,患者和家属无疑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降低胃癌的复发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胃癌复发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胃癌复发,关键在于扶助正气、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在降低胃癌复发率方面,中医强调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汤剂。这些方剂能够调和脾胃、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胃癌复发的风险。例如,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等经典方剂,在胃癌术后康复和预防复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半夏泻心汤通过平衡脾胃功能来预防胃癌复发,而四君子汤则可健脾养胃、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降低胃癌复发概率。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注重饮食调养。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胃癌复发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避免辛辣、腌制、烧烤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饮食调养旨在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增强体质,减少复发诱因。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节在预防胃癌复发中的重要性。情志不畅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于预防胃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来调节情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由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创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运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据临床观察,有些患者即便瘤体不能完全消除,也有机会带瘤生存,甚至正常生活、工作。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胃癌真实案例分享:
赵某,胃间质瘤,2010年4月9日,
赵女士,女,54岁,2009年8月,因无故出现乏力,腰背酸疼,食欲差,大便带血等症,在郑大一附院检查并被确诊为胃间质瘤。随后对胃中部、大部做了手术切除(约切除1\3)手可术后仅半年病情复发,2010年4月7日,PET—CT检查,胃间质瘤术后胃体近胃窦部胃壁局部增厚,代谢活跃,考虑恶性转变。医生让二次手术,可当时赵女士丈夫刚刚患病离世,心情极差,经济拮据,心中不愿手术,也没有经济条件手术。无奈之下,因一次义诊活动与袁希福老中医结缘,吃上了中药,谁知这一吃病情便稳定了下来,2010年6月7日复查发现胃壁结构层次清晰,未有淋巴结肿大,未出现腹水。10月20日复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灶。2011年1月18日复查显示胃壁不厚,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2014年她还曾受邀参加第四届希福中医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分享之余说,“要不是中药吃着,早不行了!”。其后患者病情稳定不再用药,但偶尔也能从其介绍的病人口中了解到近况。
中医在预防胃癌复发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方法。通过综合运用中药汤剂调理、饮食调养、情志调节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胃癌复发的风险。同时,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原则也为胃癌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