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福建的张女士患高血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最近,她测量血压时,发现最高血压值飙升到了160/100mmHg。她琢磨着,是不是自己日常服用的降压药药量不足,才导致血压降不下来。于是,她竟用牙齿把日常服用的降压药咬断,吞下了大半片。
然而,意外来得猝不及防。还不到半小时,张女士突然感觉眼前一阵发黑,冷汗不停地冒出来,身体绵软无力,整个人直接瘫倒在了沙发上。家人见状,赶忙将她送往医院。
医生在了解情况后介绍道,张女士服用的降压药是硝苯地平控释片。这种药可不一般,1片的剂量就相当于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要是把它咬碎、掰开或者研磨后服用,大量的降压药成分就会在瞬间释放到体内,致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01
警惕:这些药别掰着吃
有些药物不能随意掰开服用,否则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害健康,以下这些药需特别注意:
1.控释、缓释制剂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这类药物采用特殊工艺,使药物在体内缓慢、恒速释放,达到平稳降压、长效治疗的目的。若掰开服用,药物会瞬间大量释放,导致血药浓度急剧升高,可能引发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2.肠溶片
像阿司匹林肠溶片,其外层有特殊肠溶包衣,能抵抗胃酸侵蚀,在肠道内才溶解释放。掰开服用会破坏包衣,药物在胃酸作用下提前释放,不仅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还可能使药物在胃内被破坏,降低疗效。
3.包衣片
部分药物制成包衣片,目的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保护药物稳定性或控制药物释放部位。掰开后,包衣被破坏,药物可能受环境影响变质,影响治疗效果。
4.胶囊剂
胶囊可掩盖药物异味,还能使药物在特定部位释放。掰开胶囊服用,药物可能对食道、胃黏膜产生刺激,且无法保证药物在正确部位释放,影响药效。
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切勿随意掰开药物。
01
关于吃药,你必知的4个小细节
吃药看似简单,实则有不少讲究,以下4个小细节关乎用药安全和疗效,一定要知道。
1.服药时间有讲究
不同药物对服药时间有不同要求。比如,助消化药多潘立酮,饭前15 - 30分钟服用,能更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而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像阿司匹林,则适合饭后吃,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需定时服用,如降压药,常在早上服用,以平稳控制血压。
2.服药姿势很重要
一般来说,坐着或站着服药较好。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在食道壁上,不仅影响药物吸收,还可能刺激食道,引发炎症。像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服药后需保持上半身直立30分钟,以防药物对食道造成损伤。
3.勿用饮料送服药
很多人觉得白开水没味道,爱用果汁、茶水等送服药,这是错误的。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茶水里的鞣酸会与某些药物结合,影响吸收。服药最好用温开水,一般100 - 200毫升即可。
4.漏服药物别盲目补
偶尔漏服一次药,别急着盲目补服。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在两次用药间隔的一半以内,可按量补服;若超过一半时间,就不要补了,按原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以免药物过量。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