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节自然界降水频繁、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万物进入了“小得盈满”的繁茂生长阶段。
小满是夏季湿热渐盛的转折点,养生需顺应“天人相应”的中医理念,结合气候特点调整身心以适应自然界变化。
清热利湿 健脾宁心
小满暑热渐盛、雨水增多,人体易受暑湿邪气侵扰,致湿热邪气蕴结中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湿胜则濡泻,热胜则肿。”
湿性黏滞,热性炎上,二者相合则见身重困倦、头面油腻、口干苦、大便黏滞;脾为湿困,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加重肢倦乏力,久则累及心肺,形成脾虚湿盛、上热下寒之格局。因此小满养生应首重清热利湿、健脾宁心。
顺应自然 护卫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夏养阳”,养生中遵循“夜卧早起”原则(晚11点前入睡,早5点后起床),午间小憩30分钟以养心气,注意早晚温差及雨后降温,及时添衣护阳;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避免湿邪侵袭伤阳。
动静相宜 养心为先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指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在小满节气选择散步、太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动静结合,修养身心,避免大汗伤阴。
推荐三个穴位
1.足三里
属于犊鼻穴(膝盖外下方凹陷)下3寸(四横指),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功效:小满时节湿重困脾时,刺激足三里可增强脾胃运化,促进水湿代谢而缓解症状
操作:拇指按压或艾灸,每日晨起或饭后1小时操作,以局部酸胀为度。
2.劳宫穴
握拳屈指,中指尖所指掌心处(第2、3掌骨之间)。
功效:小满心火亢盛时,刺激劳宫可缓解口舌生疮、五心烦热、焦虑不安。
操作:拇指掐按或两掌相对搓热,每侧按揉2~3分钟,午后或睡前操作最佳。
3.丰隆穴
外膝眼(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向胫骨前肌外侧旁开两横指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本)。
功效:小满湿热侵脾时,刺激丰隆穴可缓解食少纳呆、头面浮肿、大便稀溏等症状。
揉作: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力度由轻渐重,以局部酸胀或放射至足部为佳。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2-3次(晨起、饭后1小时为宜)。
推荐三款茶饮
1.陈皮荷叶茶
荷叶、陈皮、佩兰、芦根、石斛各3g。沸水冲泡,滤出后当茶饮。可清热祛湿、健脾养胃、生津止渴。
2.菊花决明子茶
菊花、决明子、薄荷各3g。沸水冲泡,滤出后当茶饮。可清热解毒、疏肝明目。
3.乌梅山楂茶
乌梅15g、山楂10g,加水1000ml,煮20分钟。可生津止渴,消食解腻。
三个禁忌
1.忌熬夜
熬夜损伤肝血,会加重困倦疲劳的症状,绵延日久引起肝脾两虚。
2.忌大汗
适当运动可以温助阳气,进一步助脾气运化,但过度剧烈运动反而容易耗气伤津,大汗则伤阳。
3.忌凉、辣
避免贪食冷饮、忌辛辣刺激,最好以暖食、平性为主。
温馨提示:南北小满养生有差异,应因地制宜。
南方湿热氤氲,易困脾阳、蕴生暑浊,故养生侧重清热利湿、醒脾和中。
北方燥气渐盛,易耗肺津、伤及阴液,故调摄宜滋阴润燥、固护津气。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养生中国,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