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一面“郁见美好”照片墙映入眼帘——50余幅影像嵌在暖黄色向日葵的包围中,记录着医患相伴的温情瞬间:护士为老人理发、剃胡须的认真,医患共同制作扇面的专注,集体包饺子时面粉沾满围裙的欢笑,还有手工课上彼此分享彩珠的碰触……每一帧画面都是“治愈”的生动注解。
镜头定格在户外活动区,患者的八段锦练习的有模有样;物理治疗区,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治疗,旁边的小李看得很专注;最热闹的属年节时分,大家一起贴窗花、挂彩球,患者老夏擀的饺子皮被“嫌弃”太厚,却总被大家抢着包馅——“这叫‘福气皮’!”。
在这里,治愈从不是冰冷的术语,而是手心传递的温度、面团发酵的香气,以及无数个“遇见美好”的刹那相遇;在这里,更诉说着无数患者从“郁”到“愈”的蜕变之路。
专业护航
河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于2021年10月正式启用。作为全区唯一公立精神专科医疗机构,这座依托于河口区第二人民医院的现代化院区配备70张床位,设有精神科门诊、心理门诊及各类特色治疗室,引进经颅磁刺激仪、生物反馈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集医疗、康复、托养服务于一体。
中心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建立紧密医联体,开通重症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定期获省级专家驻点指导,并建成“如康家园”综合助残平台,为16岁以上特殊群体提供日间照料、技能培训等七大服务,通过“平台+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让优质精神卫生服务惠及基层群众。
“我们不仅治病,更要疗心。”精神卫生科主任李健说,中心“联合疗法”,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适宜技术、心理辅导和社区融入相结合,三年多累计收治患者超500人次,帮助20余名流浪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成为地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标杆单位。
爱与希望同行
2022年寒冬,救护车在孤岛市场救助了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彼时的她目光呆滞、问话不语、极度消瘦,以“无名氏,精神分裂症”收住河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医护团队为她取名“河民爱”,寓意“河口人民的爱护”。
据了解,河口区民政局为每一个无家可归的“三无患者”统一落户姓“河”,政府部门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享受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补贴。
治疗初期,民爱拒绝交流,每日一人独坐,生活不能自理,医务人员为其进行药物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在长期的接触中,护士长发现她对手工活动感兴趣,于是从让她参与包饺子、种菜做起,加强心理干预,逐渐改善了患者认知。如今,明爱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能选择性的告知需要,还主动帮忙医务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河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像民爱一样,通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得以康复的事例还有很多。日常工作中,他们不仅专注于诊室内的治疗,还积极为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重度精神疾病管理培训,全面提升地区精神卫生防治能力;积极参与各类义诊活动,为社会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中心还走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深入社区开展摸排工作,精准掌握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