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有没有肾病,看睡觉就知道?睡觉时若有这3个表现,千万警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多数人说起肾病,总觉得离自己挺远。不尿血、不腰痛、不水肿,就说明肾没问题。

可现实中,很多慢性肾病的早期,不会有任何典型症状,查血查尿也不一定一下就显现。

真正能体现肾脏状态的,有时候恰好藏在最不容易注意的地方——睡觉。

一个人白天活力够不够、身体代谢顺不顺、神经调节稳不稳,都能从夜间睡眠表现出来。

而肾作为代谢、调水、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核心器官,它出问题,往往先不是白天出错,而是夜里出现波动。

不少慢性肾病患者回忆,自己早期其实有些“睡不好”的感觉,只是没放在心上。

有的是夜里老醒,尿多;有的是明明睡够了,早上起床还是累得很;还有的是睡前小腿老抽,蹬腿、麻、痒。

这些小信号,不像病,但往往是肾功能轻度受损、代谢产物开始堆积、神经调节轻度紊乱的反应。肾病不是突然来的,它从一点点睡眠质量的改变开始,把全身节律慢慢拉偏。

人们习惯用症状判断身体好不好,却忽略了睡眠本身就能提供最直接的线索。

第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夜尿增多且持续。很多人夜里起夜一两次,觉得岁数大了正常。

但医学上有个明确定义——夜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1/3,就要警惕肾脏浓缩功能下降。正常情况下,夜间肾血流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会自然下降。

肾功能正常的人,夜里一般不会超过一次尿意,且尿量不多。如果每晚两三次,且清晨起床仍感疲惫,很可能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影响。轻度肾病早期,正是这个环节出问题。

有研究指出,慢性肾病早期人群中,夜尿频率高于普通人近两倍,而且随着病情进展,夜尿发生率持续上升。

夜间反复起身,也会扰乱睡眠周期,打乱褪黑素分泌,进一步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压节律。这种恶性循环,越拖越难修复。

第二个要说的,是清晨醒来特别疲乏、头重、眼皮肿,哪怕睡够了也没用。肾病早期的这种“醒后沉重感”,不是休息不好,而是毒素清除能力下降

夜间是身体代谢废物的高峰期,肾脏需要过滤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磷、胱抑素C等代谢产物。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些物质就会在血液里残留,特别是磷和一些中分子毒素,会影响血管舒缩、增加脑水肿几率。

表现出来,就是早晨不清醒、眼睑浮肿、四肢沉重。

德国一项针对轻度肾功能异常人群的研究指出,这类人群的清晨血压变异性显著增加,血管僵硬度上升,与尿毒素清除不全有直接关系。

多数人在查肾功能时只看肌酐,但肌酐正常不代表没事。

大量早期肾病患者是“肌酐正常、eGFR下降、尿蛋白轻微增加”的状态,只有通过联合指标才能看出端倪。

而“醒来特别累”这种表现,恰好是代谢废物堆积在血管、神经系统造成的初级反应。如果每天早晨都觉得像熬夜,长期下去很难恢复代谢节律。

再说一个更容易被误解的表现,就是夜间下肢抽筋、刺痛、灼烧感。

有人以为是缺钙,有人归咎天冷或走路多,但肾功能轻度下降时,血液中的电解质稳定性差,钠、钾、钙、磷的比例变化频繁,特别是磷排泄能力下降后,容易诱发神经兴奋性异常。

肌肉在休息状态下会突然抽动,有的几分钟,有的几秒钟,频率不高但足够打断睡眠。更严重的,腿一抻就麻,有烧灼感,像蚂蚁爬一样。

这些都不是单纯的缺微量元素,而是神经调控功能受到代谢干扰的典型特征。

还有人提到,自己晚上睡得挺好,就是经常做梦、感觉精神紧绷。这其实也可能是代谢物在脑血屏障轻微堆积造成的神经活动失调。

肾病早期并不会马上造成认知障碍,但长期的慢性炎症、代谢不均衡,会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表现出来,就是睡觉质量下降,但查不出病因。

这种状态常被归类为“亚健康”“心理压力”,但如果同时合并有轻度蛋白尿、血压波动、眼睑浮肿等症状,必须考虑肾功能评估。

值得警惕的是,很多慢性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并不来自肾本身,而是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慢性炎症这些系统性问题。

肾作为代谢的末端“清扫工”,最容易承担过多负担。如果前期信号全都靠症状感知,是远远不够的。

睡眠是一个人唯一全身放松、所有系统归零的状态,如果这个阶段都出状况,那说明代谢系统已经被轻度拉歪。

有人可能问,那是不是肾病都会影响睡觉?其实不是。晚期肾病反而可能表现为“深度疲惫、极度嗜睡、尿量减少”,而不是夜间反应。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睡得时间够了,但质量不行;身体看起来没病,但夜里问题多。

这类人群往往查血脂、血糖、尿酸没大问题,但真正的问题藏在肾单位的效率下降、内分泌调控能力变差这些早期隐患上。

靠常规体检往往查不到,需要更细致的功能评估,比如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渗透压、早期肾损标志物。

那问题就来了:有没有可能,一个人白天状态不错、工作生活都很正常,夜里也没觉得异常,但其实肾脏已经开始出现损伤?

答案是,有,而且这类人不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隐匿型肾病”或“代谢性隐匿肾病”。

他们往往有高风险背景,比如有糖尿病家族史、长期高蛋白饮食、轻度高血压、高龄、曾用过对肾毒性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等),但没做过细致的肾功能检测。

这类人日常没有水肿、没有乏力、没有夜尿,但体检时eGFR已经在下降、尿蛋白偶有+、肾脏B超提示皮质回声增强。

医学上早就证实,肾病的最大特点是可逆期长但症状期短。也就是说,在没有症状的时候,有机会逆转;一旦有明显症状,往往已经到了不可逆阶段。

所以,别等肾脏“出问题”才行动,能从睡觉这事上早点察觉,就多留住几年功能。

身体不会骗人,只是它说话的方式换了个角度。睡不好的人,得查查肾。哪怕看起来没事,睡觉也不是小事。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王亚茹,王栋,汤琪,等.慢性肾病相关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04):336-339+34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有没有肾病,看睡觉就知道?睡觉时若有这3个表现,千万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