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我们来深入聊聊甲状腺这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对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的 “小器官”。它安静地待在脖子前方,形态如同一只静谧的小蝴蝶。别看它个头不大,可一旦它 “闹起脾气”,身体便会随之发出各种信号,搅得我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接下来,昆明中研医院甲状腺科就带大家详细认识几种常见的甲状腺病症。
一、甲亢:身体开启 “加速模式”
甲亢,也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过于 “亢奋”,开始疯狂地分泌甲状腺激素。患上甲亢的人,身体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原本食量正常,突然变得食量惊人,总感觉饥饿难耐,可即便吃得多,体重却不增反降,怎么吃都胖不起来。心跳也变得异常急促,好似敲起了密集的鼓点,动不动就心慌意乱,上几层楼梯便气喘吁吁。情绪更是如同坐过山车一般,一会儿兴奋激动,一会儿又烦躁易怒,到了晚上还常常失眠,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我有个朋友,原本性格十分温和,那段时间却突然变得特别爱发脾气,大家都感到十分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甲亢在背后搞鬼。
二、甲减:身体进入 “减速车道”
与甲亢恰恰相反,甲减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此时,身体就像被踩了刹车,各项机能都开始变慢。患者整日感觉疲惫不堪,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仿佛身上背负着千斤重担。皮肤逐渐变得干燥粗糙,头发也大把大把地脱落,早上起床照镜子,都快认不出自己了。食欲大幅下降,吃什么都没胃口,还容易出现便秘,肚子总是胀胀的。不仅如此,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刚说过的话、刚要做的事,转头就忘,反应也变得迟钝,别人说话要过好一会儿才能反应过来。
三、甲状腺结节:脖子里的 “小疙瘩”
甲状腺结节指的是在甲状腺内出现的肿块。我们用手触摸脖子时,有时能感觉到一个或多个小疙瘩。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就如同脖子里长了个 “小痘痘”,对身体并没有太大影响,平时也不会有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少数结节可能是恶性的,也就是甲状腺癌,这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是结节长得比较大,还可能压迫周围的气管、食管,导致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等问题。
四、甲状腺病症的 “导火索”
自身免疫问题: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如同身体的 “安保部队”,正常情况下会全力保护身体免受病菌侵害。然而,有时候它也会 “认错人”,将甲状腺当成敌人进行攻击,进而引发甲状腺病症。比如桥本甲状腺炎,它就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持续不断地攻击甲状腺,会致使甲状腺功能受损,进而出现甲减等一系列问题。
01
碘摄入异常: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碘的摄入量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让甲状腺 “出状况”。沿海地区的朋友们,由于海鲜吃得较多,碘摄入相对比较充足,如果还过量补碘,就很可能引发甲亢;而在内陆的一些地区,土壤和水中碘含量较低,居民长期缺碘,就容易患上甲减。所以,碘的摄入一定要适量,不多不少才刚刚好。
02
遗传因素:
甲状腺病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里有长辈得过甲状腺疾病,那么后代患甲状腺病症的风险就会比普通人高一些。这就好比基因里藏了一个 “小隐患”,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就可能引发疾病。
03
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巨大,身体始终处于应激状态,这样会打乱内分泌系统,对甲状腺健康产生影响。此外,环境污染、辐射等也可能是甲状腺病症的诱发因素。例如,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或者接受过颈部放射性治疗,都可能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几率。
五、日常预防很重要
合理饮食:
要保持碘的适量摄入,根据所在地区的碘含量,合理调整饮食。沿海地区可以适当控制海鲜等高碘食物的摄入量,内陆地区则可以食用加碘盐。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为甲状腺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规律作息:
尽量避免熬夜,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熬夜会打乱内分泌系统,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长期如此,甲状腺就容易出现问题。
缓解压力:
学会释放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身心。当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干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相关的体检,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早进行干预治疗。尤其是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提高警惕,定期体检。
甲状腺健康关系到我们的全身健康,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守护好我们的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