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这段信息反映了中国在1895年至1911年期间(即晚清时期)报刊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报刊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大部分是政论性的。
这个时期报刊的大量涌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促使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兴起。1898年的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激发了更多人对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关注。此外,义和团运动后的辛丑条约签订,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更多人通过创办报刊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呼吁变革。
政论性报刊在这一时期的大量出现,不仅反映了民众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希望通过舆论引导社会进步的愿望。这些报刊成为了传播新思想、批评时政的重要平台,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晚清时期创办千余种报刊,政论性占八成以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晚清时期创办千余种报刊,政论性占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