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8 种补血补气的中药药方推荐:
当归补血汤:当归与黄芪配伍,当归能补血活血,黄芪则补气升阳,二者相得益彰,可用于气血两虚之证,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八珍汤:由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全面补气养血,对气血双亏所致的各种症状效果显著。
归脾汤:以人参、白术、黄芪等补气药为主,配以当归、龙眼肉等养血安神之品,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等。
人参养荣汤:人参大补元气,配合多种养血之品,可改善气血虚弱导致的肢体倦怠、消瘦等。
十全大补汤: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肉桂,补气养血之力更甚,常用于气血不足的久病体虚之人。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等补气,生地、麦冬等滋阴养血,可调节气血阴阳失调。
阿胶补血口服液:主要成分阿胶能滋阴补血,配以其他药材,对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等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黄芪建中汤:黄芪补气,桂枝、芍药等调和营卫,可用于中焦虚寒、气血不足之证,如胃痛、腹痛等。这些中药药方在补血补气方面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个体情况选择使用。
不同的贫血应吃哪些补血中药?很多女性都有或轻或重的贫血症状,于是很注重补血,吃各种补血的营养品,但补血效果却不佳。那么补气补血吃什么好?补血补气中药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您介绍一下!
补气补血的中药方:
1.补血中药方:
适用于脸色苍白、经常眩晕的人群,这些都属于身体供血不足的症状。如今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多是因偏食而诱发贫血,可服用当归、何首乌、黄精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补血中药。
2.补气中药方:
针对那些总是没精神、易疲劳,并伴有虚汗、胃口不佳的人群。用于补气的中药材主要有人参、黄芪等,代表中药补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3.补阳中药方:
适用于元气不足或精力下降。用于补阳的中药有淫羊藿、杜仲、肉桂等药材,代表中药补方有八昧元、补元汤等。
4.补阴中药方:
适合精气不足、发烧时服用。精气和津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若亏损不足,会出现口干舌燥、身体瘦弱、皮肤干燥,并常伴有干咳症状。另外,面部、手掌、脚掌、背部还会有火烧火燎感觉。可用地黄、五味子、山茱萸、麦冬等补肾滋阴的中药材,代表中药补方有六味地黄汤、理阴煎等。
推荐四道补血补气药膳
1.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原料:猪蹄1000克,花生米(带皮)100克,大枣40枚,料酒25克,酱油60克,白糖30克,葱段20克,生 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固香、小茴香各少许,盐适量。
制作: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2.当归黄芪乌鸡汤
原料:乌鸡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
制作: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补血补气,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3.人参大枣汤
原料:人参10克,大枣5枚。人参切片备用。
制作:大枣洗净备用。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枣,煮约1小时即成。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虚弱劳损者。
4.黄芪桂圆粳米粥
原料:党参、黄芪、桂圆肉、枸杞子各20g、粳米50g、红枣10~15枚。
制作:原料洗挣,党参、黄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适量煮沸,加入桂圆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红枣,再加适量白糖即可。
精彩推荐:女性冬季必备:六款补血补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