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药酒可以确切地“壮阳”。
从传统医学角度看,一些所谓的壮阳药酒可能含有一些中药材,如枸杞、淫羊藿等,这些药材在传统理论中被认为有一定的补肾壮阳作用。然而,其效果往往缺乏严谨的科学验证。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壮阳通常与改善性功能障碍等相关问题有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单纯依赖药酒。并且,自行服用药酒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过敏等风险,对身体健康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如果有性功能方面的困扰,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男科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不是盲目相信和使用药酒来追求所谓的“壮阳”效果。
汉书:酒,百药之长。
医字从酉,酉者酒也,可见医学与酒渊源深厚。李时珍: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此物损益兼行。又云酿酒暖腰肾,驻颜色,耐寒。
所以收集六十九种药酒处方,授人以规矩。孙思邈:冬服药酒二三剂,立春即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遗风犹存至今。王士雄:世传药酒,率以刚燥之品助其猛烈,方名虽美,而遗患莫知。但也选出七方,故知此法可用。
台湾民间的药酒制作多依固定处方,但是医书中提到的功用主治笼统而模糊,所以缀言引申,希望对大众健康有所贡献。
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对药材可以抽取出较高比例的成份,酒本身又可以促进吸收,方便保存,又有行血活络的作用,所以一般常用于风寒湿痹等等的疼痛,其实不止于此。但须注意高血压、胃溃疡、孕妇均忌服。
药酒有许多功效,当中壮阳的作用无疑是最受瞩目的。
在清朝纪晓岚笔记提到;因为浸酒为补剂,多血热妄行,或合用媚药,其祸尤烈,因为温补之剂,易见小效,误以为补阳皆有功,而嗜欲日盛赢弱日多,乃至积重不返,盖天地之阴阳匀调,万物乃生,人身之阴阳匀调,百脉乃和。
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清、冯兆张认为膏粱之味,未必生精,恬澹之味,最能益精,世间之味,惟五谷得味之正,大能养精,因为胃为水谷之海,化荣卫而润宗筋,阳道为宗筋之所会,而阳明为之长,所以胃强则肾充,而精气旺,胃病则精伤,而阳事衰也。
这是因为食气入胃,散精五脏,盈溢则输于肾,此是兴阳之道,若是凭恃热药,则犹如锅中无水而进火,竭尽生化之源矣。
简而言之,澎湃汹涌的阳道,有赖于脾胃良好的消化吸收,加上百脉的阴阳调和,若用热药壮阳,多是煎熬阴液,阳事萎矣。
宋、刘词<混俗颐生录>:酒少饮即益,多吃即损,少即引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以上所选四方,若能缓缓饮用,平调阴阳,则虽不壮阳,而养生即壮阳,乐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