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血活血药膳大全,为你在寒冷冬日带来温暖与活力。红枣糯米粥,红枣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搭配糯米,口感香甜,能补养脾胃、滋养血液。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活血,生姜驱寒暖胃,羊肉性温味甘,三者结合,可温经散寒、养血活血,尤其适合冬季食用。花生红枣猪蹄汤,花生能健脾和胃、补血止血,猪蹄富含胶原蛋白,与红枣搭配,既美味又能养血通乳、活血消肿。丹参川芎茶,丹参活血化瘀,川芎行气活血,泡茶饮用,方便快捷,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冬季气血不畅。这些药膳不仅美味,更能在冬季滋养气血,让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度过一个温暖又健康的冬天。
冬天的主气是寒,寒性凝滞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寒邪易伤阳气,人体没有阳气温煦,气血循环不足,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通常而言,阳虚、血虚和气虚的人会有比较明显的感觉。但从防病角度来看,男女老少都可能因血液循环减弱受到影响,像频繁感冒、月经不调、胃胀胃痛、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等。所以,养血活血是适宜大众的冬季养生之道。"
血液循环不好有隐忧
气温很低时,人们最先感到的就是手脚冰冷。这个现象很好理解,天气冷了,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就会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对此大家都不会很在意。但是,看问题光看表面还不行,除了手脚冰冷,还有很多问题会因血液循环不畅产生,切莫忽视了其中的隐忧。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二者不能分开"。气血不畅者本来身体就虚弱,再加上冬季"寒邪"伤及阳气,身体的抵抗力变低,寒邪从肌表侵入,就容易引起感冒,尤以儿童老人多见。此外,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身体器官得不到血液的营养,疼痛则随之而来。如女性痛经及经期延长,脾胃虚弱者胃痛胃胀,以及心脑血管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头晕、心梗、中风等,都与此相关,但常常被人所忽视。
养血活血首重食疗
羊肉能大补气血,而且温中散寒,补而不燥,是冬季大补气血的最佳食物。以下养血汤方可供参考(应该强调的是,凡阴虚火旺,体质偏热者不宜服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料:羊肉5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生姜爆炒,当归则以纱布包裹,再与爆炒好的羊肉一起煮汤。
此汤特别适宜气血亏虚、大病久病及产后的女性食用,对改善痛经、月经不调也有显着效果。
高丽参田七炖猪蹄掌
用料:高丽参15克、田七10克、猪蹄掌(也可换成鸡或瘦肉)50克。隔水炖一小时。此汤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骨关节炎患者。
阿胶蜜枣炖鸡
用料:阿胶15克、蜜枣1个、鸡肉50克。隔水炖一小时。
此汤有补血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晕、失眠、胃痛者食用,男女均宜。
党参杞子红枣炖鸡
用料:党参30克、杞子15克、红枣15克、鸡肉150克。隔水炖。
此汤既能补气血又比较平和,一周吃两次即可。适宜虚不受补的人。
儿童"脾常不足",脾主运化,与气血关系密切,气血不足则运化不好,进而肺卫功能差,即呼吸道和皮肤外表抵抗力弱,容易发生感冒。陈瑞芳建议用太子参6-10克、瘦肉100克,加水煮半小时,给孩子喝汤吃肉,能大大提高抵抗力;还可用独脚金5-10克加水煮半小时,去药渣后再把独脚金水和鸡肾50克一起煮20分钟,给孩子喝汤,能起到健脾、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运动辅助不可少
食疗进补固然好,但若吃进去的营养得不到很好的吸收,体内的垃圾不能顺畅排出体外,食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陈瑞芳说,运动能促进气血通畅,通则不痛,疼痛则得以缓解。同时,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会更好地发挥。譬如肺的"吐故纳新"、大肠蠕动及皮肤毛孔排汗,这些都是人体排泄的重要管道,运动后管道通畅,排泄加快,体内垃圾排出体外越快越多。此外,运动也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身体保持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