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作为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的结合,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选用药膳切莫盲目跟风。
药膳并非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年龄等都有所差异。随意跟风选用药膳,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体质燥热的人若盲目食用过于温热的药膳,可能会导致上火、口干等不适症状加重;而脾胃虚寒的人若选用过于寒凉的药膳,又可能会损伤脾胃,引发腹泻等问题。
此外,市场上的药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在药膳中添加过量的药材或其他成分,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选用药膳时,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营养师。他们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的药膳方案,确保既能发挥药膳的功效,又能保障健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药膳带来的益处,而不是盲目跟风带来的风险。
祖国医学有“医食同源”之说。选择使用药膳时,应注意药物与食物之间的搭配禁忌,即每种药物及食物均有各自的偏属性味,若搭配不当,则会减弱药效,从而影响药膳效用。比如:萝卜忌人参,羊肉忌半夏,菖蒲、猪肉反乌梅、桔梗等。另外,药膳的调味品必须以保持药膳中药材自身性味为原则,不应掩盖或破坏药膳原料的性味,以免削弱或丧失食药原有功效。
选择药膳应该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忌简单拿来,盲目袭用。如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选择药膳时应以补肝肾为主;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足,脏腑娇嫩,选择药膳时应以调整脾胃功能为主,不宜使用补剂。另外,选择药膳需顺乎时令,合乎时序。如春季感冒,多为风温之症,宜选择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夏季发热,则多为暑湿之证,宜选择发汗解表、化湿祛暑。再就养生调补药膳而言,春季宜升补,夏季而清补,秋季而平补,冬季而滋补。
选择药膳应了解疾病的性质。热性病宜用寒凉性药膳,忌辛热之品;寒性病宜用温热性药膳,忌咸寒之品。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忌油腻食物;疮疡、肿毒、过敏性皮肤病者忌鱼、虾、蟹、酒、猪头、葱、韭菜等易动风、助火、生痰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药膳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的个人体质选择使用。了解和掌握其使用禁忌,对药膳的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