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通常被认为是“原则层次”或“普遍伦理原则”,这一概念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其道德发展理论中提出。在这一层次上,个体依据自己内在的道德原则行事,而不是单纯遵循外界规则或期望。这些原则通常是公正、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以及促进人类福祉等普适价值。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两个子阶段,总共六个阶段:
-
前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儿童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 阶段一:服从与惩罚定向
- 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
-
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个体开始考虑社会秩序和他人的期望。
- 阶段三:好孩子定向
- 阶段四:社会系统和良心的维持
-
后习俗水平(原则层次):在这个水平,个人超越了特定社会规范,基于更广泛的伦理原则进行决策。
- 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
- 阶段六:普遍伦理原则
处于第六阶段的人会根据自己的道德原则来行动,即使这些原则与法律或社会规范相冲突。这种道德成熟度要求高度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复杂伦理问题的理解能力。
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 )。
A 文化层次
B 惯例层次
C 原则层次
D 前惯例层次
C
解析
本题考查道德的发展阶段。原则层次是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参见教材P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