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NH3)是一种有毒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解毒。当氨水平过高时,会对大脑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脑功能障碍,这被称为高氨血症或肝性脑病。
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主要包括:
-
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氨可干扰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同时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信号传递。
-
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功能:氨可以改变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如Na+、K+、Ca2+等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失衡,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
影响能量代谢:氨可干扰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导致ATP生成减少,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使神经细胞功能受损。
-
引起渗透压变化:氨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水肿,进一步影响神经细胞功能。
综上所述,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扰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影响能量代谢以及引起渗透压变化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异常,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是()
A.细胞内钾增多
B.细胞内钾缺乏
C.细胞内钠增多
D.细胞内钠缺乏
E.细胞内钙增多
B
解析
氨能够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氨抑制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使乙酰CoA生成减少,影响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消耗大量 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Ι ,造成ATP生成不足;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的过程中大量消耗ATP。总之,氨耗大是ATP,又使得脑细胞ATP生成减少以抑制脑细胞。
2.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 氨引起脑内谷氨酸、Ach等兴奋神经递质的减少,又使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从而造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3.对神经细胞的抑制作用 NH3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Na- K-ATP酶,使复极后膜离子转动障碍,导致膜电位改变和兴奋性异常;NH3与K+有竞争作用,影响Na K 在神经的细胞膜上的正常分布,从而干扰神经传导活动。
扩展知识
氨中毒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外周的低级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使得其对外周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外周低级中枢兴奋,出现一系列如肌随意性兴奋、角弓反射及抽搐等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