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主要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中国的农业起源地非常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多种作物的种植。以下是一些主要作物及其原始分布的大致情况:
-
稻米: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浙江的河姆渡遗址和湖南的彭头山遗址等地方发现了大量的早期稻作遗存。
-
粟(小米)和黍(黄米):这两种作物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如陕西的半坡遗址和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等处发现有大量这些作物的遗迹。
-
大豆:其野生祖先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后来逐渐被驯化并扩展到全国范围。
-
小麦:虽然不是原产于中国,但在中国西北地区(如甘肃、青海等地)也有较早的种植记录,并逐渐向东部传播。
-
高粱: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尤其在黄土高原一带较为常见。
-
麻类作物(如大麻、苎麻):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其中以长江流域最为重要。
这些作物的原始分布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根据各自地理条件选择适宜作物进行种植的特点。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这些作物的种植区域也发生了变化,但上述地区仍然是这些作物的重要生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