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人员在灭火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
安全第一:确保自身和其他救援人员的安全是首要任务。穿戴好防护装备,如防火服、呼吸器等。
-
评估情况:到达现场后,首先评估火场的危险程度,包括火势大小、是否有爆炸风险、有毒气体释放的可能性等。
-
制定计划:根据火情评估结果,制定灭火和救援方案。这包括确定进攻路线、选择合适的灭火设备和方法等。
-
有效沟通:与队友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
使用适当工具: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设备,如水枪、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
控制火源:尽快找到并控制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
疏散人群:确保所有受困人员得到及时疏散,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
持续监控:即使火势被扑灭后,也应继续监控现场,以防复燃。
-
事后处理:参与事故调查,分析起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做准备。
总之,公安消防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公安消防人员在灭火过程中,应当()。
A、优先救人
B、优先抢救财物
C、优先灭火
A
解析
“救人第一”的原则
救人第一原则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威胁 各单位消防人员、保安员及在场群众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被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
在灭火力量较强时灭火和救人可以同时进行人未救出之前 灭火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或减少烟火对人员的威胁为人员脱险创造条件。比如在起火楼层的上方有人被烟火围困下不来这时组织力量灭火并打开疏散通道。根据火场情况有时先救人后灭火,有时为救人先灭火,有时救人与灭火同时进行。
扩展知识
基本任务
(1)控制、消除发生火灾、爆炸的一切不安全条件和因素;
(2)限制、消除火灾、爆炸蔓延、扩大的条件和因素;
(3)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口和通道,以便人员逃生和物资疏散;
(4)彻底查清火灾、爆炸原因,做到“三不放过”。即原因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以及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消防特点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全社会成员的关心、重视、支持、参与下才能搞好。
消防工作具的社会性;消防管理应渗透到人类生丰收的一切领域之中,从而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社会性;
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在生产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人们对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漏,对生产一时失神、失控、失误,就有可能酿成火灾,这就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经常性;
纵观多年来火灾事故教训,尽管致灾原因复杂,但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火灾乃源于一人一事一时之误,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条真理,只有广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控制、消除火灾事故的发生,这又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群众性。
行政管理
根据消防管理体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防火责任制度,各级防火责任人要履行其防火职责
技术管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城市生活现代化,要求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同时加强技术管理。
法制管理措施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发了各促消防法规,包括消防法、规定、技术规范
技术标准等100多部,同时,各地公安机关通过地方政府和人大,制定和修订发布了一大批地方法规,通过上下结合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部门法律、法规相结合,行政法规与技术规范相配套的消防法制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各行各业开展消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我国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纳信“依法治火”和“依法管火”的法制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