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迟但到
自从上次科普了“鱼油+运动”
能够“减龄”的硬核科普之后
小编就收到了家人们的强烈要求
小编这个前摇着实有点长
先自罚吃一颗鱼油
但也算是赶上了618
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一
选择鱼油的第一个问题:
你能不能吃?适不适合吃?
鱼油可以降血脂、护血管、缓解炎症反应、保护大脑和视力,所以用对了,的确是有益健康(详见)。
1. 这些人不能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营养科营养师郑苑竹解释道:
鱼油中的Omega-3(尤其是EPA)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延长凝血时间。所以:
凝血功能本来就不怎么好的(比如血友病患者)
或是在吃一些抗凝药物(比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的人群
建议不要盲目吃鱼油,确实需要补充的,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重度肝病(比如重度脂肪肝)患者因为代谢能力下降,不建议随意补充大量油脂类食物
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或停用
鱼油提取自鱼类,所以:
对海鲜过敏的人,也需要谨慎选择
近期准备做手术的人最好也先停一停
2. 这些人适合吃
血脂、血压偏高的人群
有心脑血管家族史者
不常吃鱼或素食者
孕期、哺乳期女性
中老年群体或学生等需要用脑/护眼者
鱼油可以有效降低甘油三酯,但并不显著降低胆固醇,甚至可能轻微升高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太高了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应根据血脂类型和心血管风险个体化使用。
而且鱼肝油型产品含大量维生素A,有致畸风险。所以孕妇在补充时,应选择纯鱼体油或藻油DHA,且明确标注“无维A”。
二
选择鱼油的第二个问题:
怎样的鱼油效果好?
1. 纯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鱼油纯度不是指往鱼油胶囊里兑没兑水,而是指有效成分Omega-3,尤其是其中的EPA+DHA的浓度有多高。
但纯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市面上纯度从30%-90%鱼油都有,要根据自己需求来选择:
一般营养保健:30%-50%即可
血脂异常、心脑血管风险人群:建议EPA含量高、纯度中上的产品
2. 到底EPA比例高好还是DHA比例高好?
EPA是一种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功效是保护心血管健康,并能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DHA是另一种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
是大脑、视网膜和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成分,所以它“主攻”大脑发育、视力保护等方向。
综上
EPA多:适合中老年人群,尤其血脂高、血压高、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
DHA多:适合青少年、备孕女性及孕妇、用脑/用眼多的人群,比如学生、程序员,以及写科普的小编等......
3. 鱼腥味该不该有?
不应该有浓烈鱼腥味。
好的鱼油产品通常经过分子蒸馏去腥工艺,如果打开瓶子让你怀疑自己来到了海鲜市场的,建议马上退掉它。
4. 胶囊好还是液体好?
胶囊产品更稳定,携带也方便
如果不喜欢吞胶囊,可以选择液体鱼油,但是需要注意密封保存
鱼油本身容易氧化变质,所以液体鱼油建议选深色瓶装,开封后注意冷藏保存。
胶囊装的鱼油贮存时最好也避光避热、低温保存。
三
选择鱼油的第三个问题:
吃多少鱼油好?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鱼油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营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张匀主任医师表示:
吃鱼油可能会出现反胃、轻度腹泻等副作用
吃大量的鱼油,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出于保健目的,每日摄入EPA+DHA 的总和达到 250~500mg就差不多了。
除了鱼油也有其他的保健品中含有EPA/DHA等营养素,再额外补充鱼油可能也会超量。
所以建议在吃鱼油前,核对每日总摄入量,看看自己是不是要吃,要吃多少。
毕竟吃太多对钱包不是很友好
而且,正如上一篇科普提到的
Omega-3的最佳摄取方式,还是直接吃鱼。
深海鱼类:鲑鱼(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鳗鱼等
海鲜类:牡蛎、贝类等(含量略低)
植物来源:亚麻籽油、核桃油(主要是ALA,转化为EPA、DHA的效率较低)
每周吃2~3次深海鱼,就能达到基础补充目标。
不爱吃鱼、吃不到新鲜鱼、血脂偏高或有特殊人群需求,才考虑服用鱼油补充剂。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