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64岁老人颅内“炸弹”爆裂!医生介入治疗重塑生命通道

64岁的张师傅正在厨房炒菜时,突然感到脑袋像被铁锤重击。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时,CT显示他的大脑深处埋着一颗“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已经破裂出血。

这种疾病就像吹大的气球,血管壁变薄处随时可能爆裂,死亡率高达30%。但这次,医生没有开颅,只在张师傅大腿根部开了个针眼大的小口。

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黄晓松主任医师操控着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管,在血管里穿行30厘米直达脑部。显示屏上,动脉瘤像颗葡萄挂在血管分叉处。随着20多个铂金弹簧圈精准填入瘤腔,这个直径7毫米的致命隐患被彻底解除。整个过程出血量不到5毫升,术后第二天张师傅就能下床活动。

黄晓松主任医师解释,这种要命的脑动脉瘤,往往源于高血压对血管壁的长期冲击。就像反复吹胀的气球,血管薄弱处逐渐膨出。吸烟、酗酒、熬夜都是“帮凶”。很多人直到瘤体破裂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这时每耽误1小时死亡率增加5%。

对付这种隐匿杀手,神经介入治疗展现出独特优势。医生通过血管自然通道,用可操控导管直达病灶。对于脑中风患者,取栓支架能像“抓娃娃机”一样,从堵塞的脑血管里取出血栓。最新数据显示,及时进行介入取栓的患者,三个月后生活自理的比例比传统治疗高出60%。

黄晓松主任医师提醒,预防这类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控制“三高”。血压长期超过140/90mmHg,相当于每天用高压水枪冲击血管。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就像给血管做“年检”。突发剧烈头痛、单侧肢体麻木、说话含糊,要立即拨打120——脑血管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5小时。

张师傅出院时,医生在他的病历本上画了个小气球,“这个‘气球’我们帮你扎紧了,但真正的安全阀在您自己手里。”控制好血压、戒烟限酒、定期复查,才是守住生命通道的关键。毕竟,再先进的手术,也比不上不生病来得高明。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张思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64岁老人颅内“炸弹”爆裂!医生介入治疗重塑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