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北京大荣医疗胡霞主任:马蹄内翻足畸形诊断依据

马蹄内翻足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

在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检查中,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环节。通常需要拍摄足部(正位、侧位、斜位)以及踝关节(正位、侧位、踝穴位)的标准 X 线片。这一举措旨在排除可能导致马蹄内翻足样表现的其他骨骼因素,同时精准明确畸形的具体程度,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常规拍摄 X 线片。若患者存在强直畸形,或者既往有过手术史,亦或是存在持续性的骨骼创伤,在这种情况下才需拍摄 X 线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情况在实际临床中相对较少,即“几乎不用”常规拍摄。

另外,当怀疑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完整性存在问题时,尤其是患者既往有过创伤或手术病史,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肢体的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血管情况,这对于全面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病因分类与畸形特点

马蹄内翻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呈现出不同类型的畸形特点:

肌肉挛缩或不平衡相关畸形:如缺血性挛缩、挤压伤后肌肉坏死所致的挛缩等,这些情况引发的肌肉问题可导致马蹄或内翻畸形。

创伤后畸形:骨折畸形愈合、烧伤以及皮肤挛缩等创伤因素,均可造成马蹄内翻足样的畸形表现。

拮抗肌损伤后畸形:当拮抗肌出现损伤,如腓侧无力、肌腱功能不全或破裂,以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情况,也可能遗留马蹄或内翻畸形。

先天性畸形遗留畸形:脑瘫、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先天性因素导致的畸形,同样可能表现为马蹄内翻足。

体格检查

常规视触动量检查

体格检查是马蹄内翻足诊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常规进行视、触、动、量的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足部外观等(视),触摸感受局部肌肉的紧张度、骨骼形态等(触),活动患者关节以评估活动范围和力量(动),以及测量相关肢体长度、角度等数据(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运动损伤评价

运动损伤的评价涵盖多个方面。首先,要对肌张力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肌张力异常增高或降低的情况。同时,检查反射和随意控制力是否存在,这对于判断神经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需关注阵挛、僵直、固定挛缩的发展情况,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在评价运动功能时,要综合考虑运动的强度、肌肉活动度、灵活度,以及主动和被动的活动范围。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和功能状态,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动态肌电图(EMG)检查

动态肌电图(EMG)在评估肌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患者活动过程中,肌电图可以直观地显示肌肉的活动状态,包括正常肌力、肌肉过活动(表现为痉挛)、肌肉活动减弱或无力(即轻瘫)以及完全没有肌力(瘫痪)等情况。

对于那些难以单纯通过查体准确评估肌力的患者,动态肌电图的评价尤为重要。它能够精准确定是哪条肌肉导致了畸形,特别是在面对不典型的畸形表现或涉及多条肌肉的复杂情况时,动态肌电图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伴随问题评估

除了对畸形本身的评估,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伴随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患者是否存在行动或站立困难,是否伴有疼痛症状,皮肤是否出现破溃,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位置负重点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康复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评估患者在矫形过程中的能力和舒适性,包括关节活动度是否得到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如何等。这些评估内容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行走能力评估

评估患者的行走能力是临床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髋、膝、踝关节能否主动屈曲达到 30°,这反映了关节的活动能力和肌肉的收缩功能;患者是否具备充分的站立平衡性,良好的站立平衡是行走的基础;肢体稳定性如何,稳定的肢体能够保证行走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协调性。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行走功能,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北京大荣医疗胡霞主任:马蹄内翻足畸形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