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胃部细胞悄然发生的突变

在我们体内,细胞每天都在分裂、工作、更新。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正常的细胞,也会在日积月累中悄悄发生“基因突变”。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重磅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健康人群胃部上皮细胞中的突变图谱,并揭示了其与胃癌发生的潜在联系。这项由英国、香港和美国研究人员联合完成的研究,对238个胃腺体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为我们揭开了胃癌早期变化的神秘面纱。

一年增加近30个突变,健康胃细胞也在“变老”

研究发现,正常的胃上皮细胞每年大约会积累28个点突变(即DNA中的单个字母发生变化),以及2个小的插入或缺失突变。这些突变大多来自于身体自然老化过程,如DNA复制出错或氧化损伤,就像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头发渐渐变白一样,胃部细胞的DNA也在“老化”。

这些细胞中,大多数是由一个“祖先”干细胞分裂扩增而来,因此一个胃腺体通常是“单克隆”的,也就是说,里面的细胞大多是同一个源头。这种结构为研究突变积累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慢性炎症与胃黏膜变性,让突变“加速”

在患有胃癌的个体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肠化生”的改变——这是胃黏膜逐渐变得类似小肠的一种现象,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关键一步。在这些肠化生区域中,细胞突变的速度明显加快,年突变数是正常细胞的2~4倍。研究表明,这种突变加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特别是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长期炎症可能就是幕后推手。

更有趣的是,这些“肠化生”的区域中,突变不仅多,而且种类也变了——包括更多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突变特征(如SBS18),提示这些细胞正处于一种压力山大的环境中。

染色体“三体”也在健康胃细胞中频现

除了常见的点突变和小片段改变,这项研究还发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部分健康胃细胞中竟然出现了“染色体三体”,也就是说某条染色体出现了三份(正常为两份)。其中最常见的是13号和20号染色体。

这种变化通常被认为是癌细胞的特征,但在一些没有胃癌的个体中,研究团队也发现这些三体现象,且大多出现在生命早期(甚至在12岁前)。这些突变并不会一定导致癌症,但它们表明,在我们还没有任何症状时,细胞已经可能在“悄悄变异”。

癌症相关突变在正常细胞中也“暗中滋长”

研究还发现,即使在没有癌症的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的胃上皮细胞携带所谓的“驱动突变”——也就是那些可能赋予细胞生长优势的突变。这些突变常见于ARID1A、CTNNB1、KDM6A等参与染色质调控或信号通路的基因。令人关注的是,到了60岁左右,约有8%的胃腺体已被这些携带驱动突变的“变异细胞”占据。

不过,这些突变与癌症中常见的“热点突变”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即便是同一个基因,在不同阶段或环境中,其“变异”的方式和结果也会不同。

炎症,才是“幕后黑手”?

整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相比年龄,慢性炎症对突变积累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突变数量、类型,还是三体现象的发生,都与胃部是否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密切相关。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对胃部炎症的干预与控制,是防癌抗癌的重要策略。

结语

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癌细胞的突变图谱,而忽略了“正常”细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不正常”的。这项研究用先进的激光捕获微切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描绘了胃黏膜从健康走向病变的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早识别癌变风险,更为将来开发个体化早筛策略和精准干预手段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同时,研究也让我们意识到,胃癌的“种子”,可能早在我们体内悄然萌芽。通过科学监测、合理饮食、控制炎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或许可以守住胃部这道生命的屏障。

参考文献:

Coorens T H H, Collord G, Jung H, et al. The somatic mutation landscape of normal gastric epithelium[J]. Nature, 2025: 1-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健康胃部细胞悄然发生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