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楚成王准备出兵攻打宋国时,首先在国内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前任令尹、老臣子文被派到睽地,负责训练士卒。子文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每个训练项目都在中午前完成,令人称赞的是,训练过程中他没有杀害一个违反军纪的士卒,也没有对任何人施加惩罚。与此同时,新的令尹子玉(成得臣)则在蔿地进行更加严酷的训练,直至天色完全黑下来才结束。在演习中,子玉以“训练不利”为由,鞭打了七个士兵,甚至用箭穿透了三个人的耳朵,并将他们带到军营示众,以严明军纪,显示出他治军的严厉手段。
两位令尹完成训练后,楚国的贵族们纷纷前往睽地,祝贺子文,赞扬他推荐子玉接任令尹的决定,认为子玉治军严格、刚强,表明楚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军威必将强盛。子文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赞美,便招待大家参加宴会。在宴会上,楚国贵族蒍吕臣的儿子蔿贾也在其中。他当时才十三岁,由于其他事务耽搁,迟到了宴会;然而,他到达后却没有像其他贵族那样向子文祝贺,也没有发言。子文觉得这个孩子的态度异常,于是主动问他为什么沉默不语。
蔿贾毫不客气地回应道:
“我实在不知道该祝贺您什么!您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子玉,并说这是‘为了安定国家’;即使国家安定了,但对外却遭遇失败,您能为楚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子玉治军严酷、粗暴,完全不适合治理国家,处理军政。若他在对外作战时失败,所有的责任都应归咎于您的推举,因为推错了人,导致国家失败。若他带领兵车超过三百辆出征,恐怕连安全回国都难以保证;等他回来的时候,我再向您祝贺也不迟!”
子文听完蔿贾这番言辞犀利的批评后,一时沉默无言,最终无奈结束了宴会。历史的进程也如蔿贾所言,证明了他当年的预言。蔿贾成年后,先后担任了楚国的工正、司马,而他的父亲蒍吕臣取代了豪族若敖氏,曾一度担任楚国令尹。然而,在若敖氏的激烈反对下,蒍吕臣在仅仅一年后辞去了令尹职务,黯然下台。蔿贾一生都在与若敖氏的权力斗争中度过,最终因政斗死于与斗越椒的冲突中,蔿氏几乎被满门抄斩,幸而蔿贾的儿子侥幸逃脱,隐居避祸。
斗越椒的谋反被楚庄王平定后,若敖氏几乎全族被灭,只有子文的后裔和逃亡至晋国的斗贲皇及其后代得以存活。蔿贾唯一存活的儿子蔿敖,凭借出色的治水、治国、治军才能,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历史上被誉为“历代循吏第一”的楚国令尹。
接下来的故事回到楚国与晋国的交锋。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三月,在楚成王派出的援军支持下,楚令尹子玉放弃了围攻宋国商丘的计划,改道攻向晋军驻扎的陶丘。子玉并没有急于进攻晋军,而是先派大夫宛春前往晋营进行战前交涉,提出若晋国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的君位,并归还被割给宋国的土地,楚国将立即撤兵,解除对宋国的包围。子玉希望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局面,避免使用武力。
然而,晋文公在接到楚国的使者后,未立即回应,晋国的军佐狐偃却开始反对这一和平提议。他认为,若晋国答应楚国的条件,之前的努力将会白费,晋国的声望将受到严重打击。狐偃建议晋文公利用利益离间楚国与曹、卫两国的关系,从而激怒子玉,迫使楚国主动挑起战争。
狐偃的建议得到采纳,晋文公决定将楚国的使者宛春扣留,并与曹、卫两国达成协议,恢复它们的国君和领土。曹、卫两国因此与楚国断交,并选择与晋国结盟。此举令子玉措手不及,楚国失去了两个重要的盟友,晋国反而利用这一机会稳固了自己的盟友关系。愤怒中的子玉最终决定亲自带领楚军进攻晋军,战局一触即发。
晋文公在此时深知晋军的地理优势,决定采取诱敌深入之计,以引楚军进入自己准备好的战场,并与晋国的盟军合力击败楚军。晋文公命令撤军,逐步后撤至城濮,一方面是为了兑现“退避三舍”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盟军争取时间集结。当楚军追至陶丘时,晋军却选择撤退,令子玉误以为晋军害怕楚军,不敢迎战,继续追击。
晋文公的计谋成功地将楚军引诱至城濮,楚军此时已远离自己的后勤基地,疲惫不堪。而晋国的盟军也陆续抵达,准备与晋军一起发起决定性战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即将爆发,晋、楚两国的军队将在这片土地上展开殊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