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中国2型糖尿病(T2DM)防控形势严峻,特点为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而治疗率和血糖达标率仍偏低[1-2]。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这显著增加了并发症风险[3-6]。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T2DM治疗方案、提升达标率,甚至实现“优质达标”,已成为临床迫切需求。所谓优质达标,即在实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低血糖风险和体重管理,实现多维度达标,充分满足患者治疗需求[7]。
基于此,本期《国际糖尿病》特邀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高明教授、宁波市中医院苏琼医生、临泉县人民医院赵德伟教授,以三则真实的T2DM临床病例为载体,深入拆解 “优质达标” 的治疗策略选择,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实操思路,助力我国T2DM 临床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
病例亮点速递
治疗挑战:三例患者T2DM病程为9-10余年,经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多年血糖仍不达标,且伴周围神经病变,还存在肥胖、高血压等合并症。
破局关键:转换为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再结合患者情况联用OADs,并采用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的剂量调整策略,实现有效控糖。
临床启示:对于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患者,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是优选,其能强效全面控糖,简化治疗方案、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带来体重获益,助力实现优质达标。
病例一
病例简介
男,45岁。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双手指尖麻木半年。
10余年前体检静脉FPG达6.39 mmol/L,开始饮食+运动控制血糖,监测FPG波动于5-6 mmol/L,PPG波动于11 mmol/L左右。后因血糖控制欠佳加用格列吡嗪口服降糖治疗。
5年前因血糖高改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米格列醇降糖治疗,自诉监测FPG 6 mmol/L左右,PPG 11 mmol/L。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症状,未予重视及治疗。半年前感双手指尖麻木,开始未予重视及治疗,检查FPG、HbA1c均明显升高,周围神经检查结果异常,门诊以“T2DM”收住院。
既往有肺结节病史5年,已行微创手术治疗;3年前因右下肢静脉曲张行微创手术治疗。无传染病及其他病史。无家族遗传性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T2DM,T2DM周围神经病变,T2DM周围血管病变。
院内治疗

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体会
基础胰岛素/GLP-1RA固定比例复方制剂(FRC)为指南推荐的治疗T2DM的全新选择[8],可以简化治疗方案,强效降糖并减少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相关不良反应。
病例二
病例简介
男,46岁。主诉:反复口干多饮9年余,加重伴泡沫尿1月。
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至当地医院就诊,查FPG升高,诊断为“T2DM”,予口服降糖药控制,具体不详,服药1月左右自行停药,仅予饮食及运动控制,未正规检测血糖及用药。
1年前因口干症状加剧、血糖控制不佳,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产)”控制血糖,未正规监测血糖。1月前患者出现泡沫尿明显,自测FPG>9 mmol/L,PPG>14 mmol/L,门诊加用“阿卡波糖”后患者自述矢气较多伴胃脘部不适感明显。入院时患者存在口干多饮、神疲乏力、泡沫尿,伴近1月体重增加10余斤。
既往有“脂肪肝”、“高脂血症”史2年,不规则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有“高尿酸血症”史1年,未服用降尿酸药,无痛风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
T2DM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
院内治疗

出院随访

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体会
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转为复方制剂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治疗后,不仅可实现全面控糖,还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带来体重获益。
病例三
病例简介
女,62岁。主诉:血糖高10余年伴双手麻木1周。
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渴多饮症状,夜间小便量偏多,曾至医院就诊,诊断糖尿病,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阿卡波糖降糖治疗。
5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甘精胰岛素(国产)18 U QN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25 g TID、格列吡嗪5 mg QD、阿卡波糖50 mg TID降糖治疗,一周前感口渴多饮加重伴双手麻木入院,病程中,二便正常,饮食睡眠可。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160/90 mmHg。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T2DM性周围神经病变,T2DM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2级(很高危)。
院内治疗
出院随访
治疗体会
对于基础胰岛素+OADs治疗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可考虑更换为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
总 结
FRC含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两种有效成分,二者机制互补,增强疗效的同时减少各自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优质达标奠定基础[9]。本期通过三个真实临床病例,直观呈现了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临床困境及优化策略。案例显示,创新FRC方案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在老年及中青年患者中均可实现全面控糖,显著改善FPG、PPG及HbA1c水平,同时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带来体重改善。其灵活的剂量调整和联合OADs的方案,为血糖控制不佳或希望减少注射次数的患者提供了可行且安全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上下更多)
[1]IDF.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 2021.
[3]Li Y, Teng et al. BMJ 2020 Apr 28;369:m997.
[4]Li Z, et al. Exp Ther Med 2020,20(6):127.
[6]Zoungas, et al. Diabetologia 55.3 (2012): 636-643.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专家简历
高明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曾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期间于减重门诊学医。参与科研课题两项。擅长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糖尿病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疾病的诊治。

苏琼
宁波市中医院
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晖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青年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理事。

赵德伟
临泉县人民医院
临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兼营养科主任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县域糖尿病管理分会理事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安徽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学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