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重阳节 | 关注爸妈身体的 “小提醒”和心里的 “小委屈”

亲爱的爸爸妈妈

很抱歉,工作太忙

疏于对你们的观察

不知不觉你们白了头发

好像也越来越不爱说话

常年不在家

你们该是想我的吧?

前几年小编的妈妈会看着小编的微信步数和生活习惯判断小编去了哪,偶尔请假步数不动,就会担心到一直打电话;小编的爸爸退休后,还在努力打工,小编劝说“好不容易退休了,好好歇歇吧”还会被骂。原来,爸妈也会焦虑、也会害怕。

今天,我们来跟着特色老年医学中心和心理科专家,读懂那些藏在爸妈日常细节里的健康信号;读懂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1

藏在细节里的健康密码

"我没事"可能是父母最善意的"谎言"而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妈妈炒菜越来越咸

可能是味觉退化

爸爸走路时一只手臂不怎么摆动

可能是帕金森的早期信号

反复询问同一件事

不一定是唠叨

可能是记忆在发出求救

这些细微变化,需要用心才能发现

帕金森:读懂身体的"悄悄话"

谈到帕金森,很多人只知道"手抖",却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信号:

✅ 晚上睡觉时大喊大叫、手舞足蹈

便秘

嗅觉减退,闻不到饭菜的味道、花香

动作变慢,比如走路、拿东西等

面部表情僵硬,像戴了面具

一旦发现这些风险信号,请及时记录下发生的频率和具体表现,及时找到专科医生,进行评估诊断。早期诊断与干预,能让父母的生活质量更有保障。

记忆走失时,我们做他们的"导航"

当我们发现家里老人的记忆力不如从前,心中难免担忧,但如何判断是正常的衰老,还是需要警惕的疾病信号?

一个关键点在于:这些变化是否影响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正常的衰老,可能偶尔会忘记名字或约会,但稍后能自己想起来。而需要警惕的病理变化,可以表现为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指鹿为马(如把牙刷说成梳子),或是经常错放物品等等。

当出现这些信号,一定要及时进行筛查,建议带老人到老年记忆门诊,进行系统性的认知评估。

当然,在专业诊疗的基础上,家庭的照护至关重要,一些日常照护小tips:

打造安心环境:固定物品摆放位置,在常用物品上粘贴醒目标签,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困惑。

优化沟通方式:用简短清晰的句子交流,一次只说一件事,并给予充分的回应时间。

激活美好记忆:定期翻阅老照片,讲述家庭故事。

建立生活节律:保持规律作息,将重要活动安排在精神状态最佳时段。

被忽视的"老年综合征"

老年综合征是指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组临床症状,虽然不是特定疾病,但显著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包括跌倒、肌少症、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多重用药、营养不良、焦虑、抑郁等。

我们常担心老人摔跤,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老人摔跤往往不是意外,而是多种因素累积的结果。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多重防护:

定期综合评估:定期进行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筛查运动能力、活动能力、认知、情绪、营养及用药情况,从源头发现风险。

环境安全改造:去除门槛,增加夜间照明,浴室安装扶手等,将跌倒风险降至最低。

科学运动锻炼:老年人要注重肌力训练、步态和平衡训练,增加柔韧度及耐力训练。

均衡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多餐少量。

审慎用药管理:在医生指导下增减药物,停用或减少非必要用药,避免副作用叠加。

2

读懂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面临角色转变(如退休后从“工作者” 变成 “居家者”)、身体机能下降(如视力模糊、行动变慢)、亲友离别等变化,这些都可能悄悄影响心情。比如:

● 有的老人总说“没事干,心里空落落的”,其实是退休后失去生活重心的迷茫。

● 有的老人反复检查门窗、担心子女安全,可能是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 有的老人不愿出门、不爱说话,或许是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的自我否定。

这些情绪不是“矫情”,也不是“老糊涂了”,而是身体与生活变化带来的正常反应,只要及时疏导,就能重新找回轻松心态。

四个“小方法”把快乐藏进生活细节里

守护老年人心理健康,不需要复杂的技巧,而是把 “关心” 融入日常小事,试试这四个简单易做的方法:

给生活找个“小目标”,每天都有“小期待”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可以从兴趣出发,找一件“能坚持的小事”,比如

每天早上在小区散步20分钟,顺便观察路边的花草。

每周学一道简单的家常菜,做给家人尝尝。

甚至养一盆多肉植物、一只小猫,每天浇水喂食。

这些“小任务”会让生活有规律,也能带来“我能做好”的成就感。

主动“搭话”,别让孤独“找上门”

很多老人觉得“子女忙,不想打扰”“老伙计们各有各的事”,慢慢就习惯了独处。其实,感情是“聊出来的”:

✅ 给子女打个电话,不用聊大事,说说“今天买的橘子很甜”“小区里来了只流浪猫”,让他们知道你的日常。

多参加参加社区的老年活动(比如书法班、合唱队、广场舞),哪怕只是坐在旁边听听看看,也能感受到热闹的氛围。

要是喜欢安静,也可以和老同事、老战友视频聊天,回忆过去的趣事,说不定还能勾起很多美好回忆。

接受“不完美”,和自己“好好相处”

有的老人会因为“记性差了”“手脚慢了”而自责,觉得“自己没用了”。其实,衰老就像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接受自己的 “不完美”,才能过得更轻松:

✅ 忘记事情时,别着急,拿个小本子记下来(比如“明天要去取快递”“下午要吃药”),或者在手机上设置一个小提醒,慢慢就会习惯。

做事情慢一点没关系,比如做饭时不用追求“快又好”,享受制作美食的过程就好。

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也很好,我也很好”,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心情越来越舒畅。

家人多“走心”,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对老年人来说,家人的陪伴不是“买多少东西”“给多少钱”,而是“用心倾听”:

✅ 回家时多陪老人说说话,问问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哪怕只是听他们唠叨几句,也是一种安慰。

带老人出去走走,比如周末去公园散步、看看风景,或者陪他们去菜市场买菜,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

✅ 发现老人情绪低落、不愿说话,别着急指责,耐心问问原因,必要时可以陪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就像关心他们的身体一样,关心他们的心情。

3

最暖心的礼物:懂得与陪伴

这个重阳节,不妨送给父母这些特别的礼物:

陪父母做一次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

为家里做一次适老化改造安全检查

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记录健康细节

父母真正需要的,不是昂贵的礼物,而是子女用心的陪伴和专业的关爱。当他们说"没事"的时候,我们能读懂背后的"有事";当他们逞强时,我们能及时伸出援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重阳节 | 关注爸妈身体的 “小提醒”和心里的 “小委屈”